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与黎锦熙相识,黎锦熙当时在校担任历史教员,只比毛泽东大3岁。他们两人名为师生,实为挚友,常在一起议论时政,研究学问。
1915年黎锦熙去北京教育部工作,毛泽东也在1918年为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工作事宜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此时黎锦熙已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得知毛泽东在北京工资微薄、生活清苦,便经常请毛泽东来家吃饭,还特别为他准备好的饭菜,让他打打“牙祭”。茶余饭后,他们侃侃而谈,评论时政、探讨学问和救国救民的真理。
以后毛泽东参加了革命斗争,黎锦熙虽然和他失去了联系,但一直在报纸和广播里寻找毛泽东的踪迹和下落,默默地祈祷他平安地摆脱险恶环境,祝愿他的事业取得成功。在白色恐怖之下,黎锦熙始终保存毛泽东与他来往的6封书信、毛泽东在长沙主编的《湘江评论》以及《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等珍贵文献。
抗战胜利后,黎锦熙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号召,与许德珩、潘寂等在重庆共同发起组织九三学社,团结有名望的知识分子,配合毛泽东在党的外围开展反蒋斗争。
1948年底,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国民党军政官员纷纷溃逃,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黎锦熙却无动于衷。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长黄金鳌几次登门,叫黎锦熙登机去台湾,遭到他的拒绝。
1949年北平解放了,全国解放也就在眼前。1949年6月的一天,毛泽东看到北京师范大学代校长汤藻贞(毛泽东的同乡和幼年同学)的来信,便打电话给汤藻贞,问他北平现在还有什么老相识。汤藻贞说有黎锦熙、黄国璋等,并说:“我叫他们来看你吧!”毛泽东忙说:“不要,不要,我去看他们。”面对国民党蒋介石残留下来的一片废墟,毛泽东工作繁忙,日理万机,却仍然抽空亲自登门看望故友。6月17日,毛泽东坐车到和平门北师大宿舍,黎锦熙已先从家中赶去迎接。毛泽东一见黎锦熙就叫黎老师,黎锦熙感动不已。汤藻贞要家里弄点腊肉招待毛泽东,毛泽东说:“不麻烦你了,今天我请客。”老友们几十年后重逢,亲切叙旧,十分高兴。此后,毛泽东几次接黎锦熙去中南海家中叙谈。
全国解放后,黎锦熙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毛泽东指定黎锦熙和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等7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前身),黎锦熙任常务理事会副主席。他还是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总主任。他毕生从事教育和语言文字学研究工作,毛泽东在百忙之中一直给予他关怀和支持。佟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