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由裸体发展到穿上衣服,是由野蛮走向文明。古希腊的运动员一度赤身裸体,可这种“美”到底没能延续下来。人们终于发现衣服
2003年
,我们听到裸体事件神经已不再敏感。美国妇女用裸体摆出了“NO
BUSH”的字样反对伊拉克战争;世界裸奔第一人表示说“要能在中国裸奔一次一定很有趣”;在中国,发生过汤加丽裸体写真事件;皇马未到,云南足协已因球迷预谋的“裸奔”事件而严加防范。
说到裸体事件,从裸体筹款、裸体主播、裸体竞选,到以环保的名义裸体游行等等,形式不一而足。素有“绅士之国”美称的英国,男士们决心将裸体进行到底,甚至计划裸游全国。虽然这种举动已经8次被警方制止,但他们仍然向报界表达了完成此行的决心。
“9.11”恐怖袭击事件摧毁了美国人的安全感,面对恐怖分子的无所不用其极,亚特兰大爱莫利大学临床医学助理教授席格森以他亲自参与规划灾难急救医疗的经验指出,当攻击发生时,立即将受害人身上的衣物脱掉,迅速为他们进行全身清洗,是最有效的应对办法。不过,调查反映,在同事和陌生人面前被脱得仅剩内裤乃至一丝不挂,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不了。裸体不仅是动作上脱掉了身上的衣物暴露私秘,也形同剥光了尊严,袒露了羞耻。
而与此对应的却是,如今的时装展中,暴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一类人在危机到来时宁死也不肯暴露身体;一类人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追求身体的暴露,人们对服装与身体关系的认识真是迥然不同。其实想想,我们这个时代最抢眼、最风光、最通俗、最有市场、最人性化的美学,可不都与人的身体有关?
一个时代对于人体的重视,未尝不是件好事,如同一个人开始懂得用漂亮的衣服精心打扮自己,就是自我开始复苏的明证。追求身体之美是人类的天性。问题在于怎样的身体才叫美,怎样的穿衣才叫美,或者说身体暴露到什么尺度才是美?
人们对于时装的热情正是来源于对身体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前卫者已经不满足于用“第二层皮肤”修饰自己,开始青睐人体彩绘或者刺图纹身,直接在皮肤上做文章;有人热爱用身体“写作”;有人拍写真集留作青春纪念;还有人用裸奔搞点行为艺术;有人将自己关在笼子里来倡导爱护动物;最具幽默感的故事是:一对夫妻外出,车祸中丈夫受伤,妻子为截车送丈夫去医院,情急之下脱光了衣服,终于救了丈夫一命,伤愈后丈夫却离她而去。这就是身体的价值,有暴露的看点,却也是尊严的命门。
所以,对于身体的暴露,一直有着两种相对仇视的目光,尽管苏格拉底也曾提倡“裸体是诚实的一种方式”。
暴露于是走在不尴不尬之间:摄影师顶着挨打受骂的窘迫也要拍裸体,说惟如此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画家希望画裸体,说画裸体是美术的基本功。艺术家眼中的大雅和老百姓眼中的大俗总是顽强地坚持各自矛盾的对立,穿不穿衣服成了一种模糊的文化现象,人体模特儿至今上电视镜头仍然长发掩脸,墨镜挡眼,不敢走到阳光地带。
有人曾问世界小姐马咏梅:“你们模特总给人花瓶的感觉,所以对你们可能会有一种负面的影响。”马咏梅的回答十分坦荡:“我就是要做个‘花瓶’!”在她的眼中,一个成功的‘花瓶’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智慧的女人才拥有的殊荣。
身体是美的,健康性感的身体最美。但裸露的身体才美、才性感吗?
懂得发现自己身体之美,懂得装扮自己,让自己成为耐看的“花瓶”,这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过多的暴露却成了失去绿叶失去水分的裸花,因招摇而突兀,缺乏生动,更缺乏活力,以至于太过真实而缺失了真实。
人类从裸体发展到穿上衣服,是由野蛮走向文明。古希腊的运动员一度赤身裸体,可这种“美”到底没能延续下来,人们终于发现衣服不光御寒遮羞,更是最好的性感衬托,穿衣服的重要性可用情书必须装在信封里加以说明。
而服装在本质上兼具“封闭”与“敞开”的特质,以一种美的方式“封闭”身体,正是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敞开”。所以美学家说,服饰的产生在最初的意义上,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因为在异性面前害羞,而恰恰是出于诱惑异性的目的,服装在本原上就是性感的。可是,中世纪统一的黑色长袍、民国统一的中山装,都只有封闭,这样的时代没有艺术,没有美感,更没有性感,人们的想象力贫乏呆板,生活了无意趣,所以至今许多到过中东的女性都为那里包裹严实的妇女暗暗叫屈。
“时装的极限是香水”,这是玛丽莲?梦露的发现,她说她喜欢“穿”着名贵的香水睡觉。可时装之所以大行其道的理由却是:裸体恰恰是无法强调性征的。时装正是以遮蔽的方式在说:这里有无法表达的性感。我们可能看见了些什么,但真正富于诱惑的是我们最终什么也没有看见,想象因此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今天的人们更愿意相信,爱服装,就是爱自己。所以女人的服饰就成为新闻,总是抢时间播报。而认准了性感路线急于出人头地的设计新秀们,只要恰当地把胸线和腰线推向极至,他们就可能一炮走红,因为他们抓住了时装最需要的“养眼”的要素。
发现身体之美,进而用服装烘托、开发身体之美,这就是时装表演带给我们的启示。
那么,穿上衣服,爱美的人! 不光御寒遮羞,更是最好的性感衬托,穿衣服的重要性可用情书必须装在信封里加以说明。
文/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