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组织的第一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传来消息,在青岛出版发行的《中国儒学年鉴》获得优秀奖。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孔子基金会会长助理、《中国儒学年鉴》的总编辑徐诚。
孔子思想不过时
“孔子思想不过时”是徐诚在采访中一再重申的态度。他说,虽然我们现在距离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了,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在各个领域里发挥着它的功用,是制约我们的行为准则,即便是信手拈来的事例就可以为“不过时”做很好的注脚,比如说以德治国的提出;比如说青岛新近确定的城市精神:诚信、博大、和谐、卓越;比如说新一代儒商的兴起……无一不和孔子所倡导仁、义、礼、智、信相关联。
研究孔子不寂寞
编纂《中国儒学年鉴》是一件繁复的事情。他说,孔子的博大精深是不会让你感到寂寞的,看到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都在用不同的形式纪念着孔子,就会知道自己在做的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中国儒学年鉴》有13亿的志愿者”,徐诚笑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我的“同事”,同时包括海外华人和汉学家,“这种亲和性又怎会让我寂寞呢?”
解读孔子不错位
在解读孔子儒学的过程中,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儒学于现代社会不过是“游魂”。徐诚从某种视角提出了儒学在一定层面上面临的问题。“儒学是入世的”,徐诚说,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当代现状有其结合的亮点,其关键就是要用一种不错位的解读去对待,这便是我们研究儒学的现实指导意义。
徐诚说,如何在现今的社会中找寻孔子儒学的准确定位,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获奖者的一番感言就是最好的说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2500年前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周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