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教育部部长周济昨天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2004年第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盘点了中国教育。
教育投入达到 G DP的4%
周济说,2002年全国教育经费为5480.03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8.16%。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91.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
G
DP)比例为3.41%,是1989年开始对此项指标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的目标是: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的水平。
会上,有记者问周济部长:既然你提到教育是中国政府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未来几年中国的教育投入将达到
G DP的4%。那为什么不能马上实现这一目标?
周济说,我去年参加了联合国举办的教育大会,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有一点大家的认识是共同的,就是都认为教育投入不足,希望投入得更多一些。中国的教育投入在过去短短5年中增长还是比较快的,从2.55%到3.41%。特别是中国的
G
DP增长速度本身就很快。我国《教育法》规定,各级政府在教育方面投入的增加要高于本届政府财政支出的速度。如果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经过若干年之后,我相信我们的教育投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会达到4%,但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老百姓的需要来比,还是不够的。
高校毕业生总量供不应求
有记者提问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周济回答说,这个问题应该从两方面看。中国的大学生从总量来说,还远不能满足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仍是供不应求,而非供过于求。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还将继续发展。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都存在着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大学生就业难不代表大学生过量了。如今“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现象在毕业生中同时存在。周济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时说,一是就业体制的不完善,二是毕业生的心态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三是教育教学内容未能及时与市场需求接轨。
周济在会上承诺,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界今后的重要工作来抓。
政府从未提出教育要产业化
最近,海外有媒体称,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败笔”就是教育产业化问题。有记者问周济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周济说,这个看法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本身就是一个败笔。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提出教育要产业化。教育具有公共属性和公益性,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他推荐大家去看最新出版的《李岚清教育访谈录》。他说,我认为这个问题作为学术研讨是可以的,但是各级政府制定教育和经济政策应避免用教育产业化的概念,不能以教育产业化的思想来指导教育发展,更不能作为政府创收、摆脱财政困难的手段。他强调,我国的《教育法》对这一问题的性质做了明确规定,不能把教育同其他产业、同企业等同起来,如果政府提倡教育产业化就会导致追求教育投资利润的最大化,就会对教育社会功能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削弱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平。
周济特别说明,教育是一个重大的系统工程,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历史使命,政府在发展教育事业上始终负有主要责任。但是,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教育的投入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推进教育成本的分担,但是,这跟教育产业化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中国教育质量比较高
有记者请周济谈谈对中国教育的亲身体会。周济说,我觉得中国教育,包括基础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最大优点就是教育质量比较高,学生的基础打得比较好,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学生们学习非常努力。
周济给大家讲了两件事情。一个是他在武汉市当市长期间,曾经问来中国办厂的外国企业家为什么愿意到中国投资。企业家们说除了种种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劳动力的素质相对比较高,比起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普遍接受了良好的九年义务教育,他们认为这很重要。
违规收费8.53亿395名校长被撤职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2003年我国共查处教育违规收费8.53亿元,清理违规收费6.39亿元,处理责任人2488人,其中395名校长全部被撤职。
周济分析当前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的原因时说,首先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其次,收费标准和合理、不合理收费的界定不甚清楚。第三,教育行业的腐败风气,有关部门管理措施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