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预计第一产业比重降低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2.2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为8.3:52.6:39.1,经济结构日趋合理。而在此前,我市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是,2001年为10.9:49.3:39.8;2002年为9.6:50.4:40。
这表明,我市近几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已取得成效。
收获来自于耕耘。2003年,我市围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发展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加快电子家电、石油化工、汽车机车船舶集装箱制造、新材料“四大产业基地”的建设步伐,上马了一批重大投资项目。万众瞩目的汽车、造船、钢铁、大炼油等产业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政府已与一汽集团签订乘用车合作协议;海西湾已被国家布局为重点造修船基地;青钢引进浦项不锈钢板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大炼油项目可研报告近期有望得到国家批复。还有韩国
L
G芳烃、韩国晓星、日本三菱以及莱钢、邯钢等国内外重大工业项目的成功引进,都是2003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力作。
沃尔玛、百安居、伊都锦等国际著名零售企业在青岛开业,伊藤忠、韩进、香港招商局等企业汇集物流园区,使现代物流业出现迅猛发展的好势头。
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美国环球货柜、中远等跨国大公司纷纷落户青岛,参与前湾港建设,带动了临港产业迅猛发展。2003年,青岛港口吞吐量达到1.4亿吨,集装箱运量420万标箱,分别比上年增长14.3%和23.2%。
崂山巨峰、九水十八潭、海底世界等一批旅游大项目相继建成开放,明显拉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而这,正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的推进器。本报记者刘芳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