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本报连载撰写数篇文章的作者刘锦,近日撰写了一篇感怀文章,盛赞本报策划的这一系列连载选题。
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历史和来自民间的记忆,随着本报系列连载的进展,那些过去仅仅存在于老人头脑里的逝去的时光,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读者能够与我们一起打开城市的民间记忆,它们将会是早报与读者共同拥有的珍贵财富。
为了那段逝去岁月
《青岛早报》一则青岛老院子的征稿启事,开启了我记忆的闸门。五十年前的往事,那些艰辛却充满亲情友情的岁月在心头涌动澎湃,住过二十六年的老院子里蕴藏的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又在眼前晃动,忍不住铺开稿纸将它们记下,行文中已使我几次热泪盈眶。
当那些从心底流出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几十年未见面的伙伴们读到后辗转寻到我的电话号码,和我共同回忆往事时。有朋友说给我藏在他心底的故事,有邻居讲给我她永难忘记的老屋,他们也在期望着我能帮助这些记忆变成铅字,以寄托他们对流金年华的怀念,我才深切地感觉到逝去的岁月留给每个人那么深厚的记忆,即便它曾与贫困、磨难甚至屈辱痛苦相连,回忆起来竟变得如此美好和超然,消失了的老院子其实永远不会消失,它已镌刻在我们的心上。
这些委托使我萌生了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于是我拿起笔和本,尽我的能力去记录下尘封在心底深处却永远美丽鲜活的人和事;我背起摄像机,在大街小巷穿行,把那些可亲可爱的景致收藏;到今天我记下了七个老院子和四个老村庄,拍下了许多让人动情的照片,还有那即将逝去的百年老屋和老街。我曾访问过四十三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十岁的有二十七位。在他们的家中,我甚至读到老人们珍藏着的族谱。
要感谢早报编辑的这个选题。让岛城的平民百姓记录亲自经历的历史,让老百姓述说自己的人生故事。它是平淡的,但是真实的,它散发着我们熟悉的乡土气息,让人动情。多少年后,人们可以从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中,窥见在这段历史时期百姓生活的一斑。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