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
早报讯
昨晚,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民族舞剧《篱笆墙的影子》在市人民会堂上演。这部改编于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的舞剧,因为其故事情节的现实性和对女主角多舛命运的悲悯关注,而吸引了诸多慕名前来的观众屏息观看。
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的音乐是观众最熟悉的电视剧插曲,作曲家徐沛东将其重新编配,从而更加宏大。随着剧情的发展,竖立在舞台两侧的电子屏幕上还会不时地出现提示性的文字,使得本就反映现实生活的舞剧更加地简单易懂。据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该剧监制徐沛东介绍说,这出民族舞剧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演出的过程中不设任何的间歇,完全是由舒缓的旋律一气呵成,看过以后观众一定会大呼过瘾的。
据悉,昨晚的演出是民族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经过大刀阔斧地修改后,首次在外省亮相,今明两晚该剧还将继续上演。之后该剧将到广西等地进行巡演。
上图:舞剧《篱笆墙的影子》剧照。林庆胜摄
“不怕民族化,就怕不纯正”
徐沛东谈民族舞剧的尴尬与出路
访谈
昨晚上演的《篱笆墙的影子》是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大手笔投入,作为副院长和音乐总监的徐沛东(图)自然紧张万分,在演出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剧院的各个角落里监控着演出效果,还不时地给予场下的工作人员以指导。
舞剧要让百姓看懂
谈到舞剧,徐沛东更多的是感慨。他说,舞剧是一个很难做的事情,特别是他选取了一个反映现实的题材,更是难上加难,既要保证舞剧这一高雅艺术的阳春白雪,又要在亲民性上下功夫。为此很多的时候就要采取一种折衷的“妥协”,比如说在道具的设置上,选用了很多年前就已经弃之不用的渔网;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明白类似于“哑剧”的形体表演,而在串场的过程中加入了文字的旁白,“其实这是很无奈的一件事情”。但是徐沛东同时也表示,让老百姓看得懂、引起共鸣是舞剧走出“篱笆”的第一步。
民族性就是诠释方法
徐沛东将《篱笆墙的影子》定义为民族舞剧,但是在解释这个“民族性”时,他却用了一个模糊的概念:民间舞蹈+戏剧形式。他说,舞剧剧种本身是一种外来的事物,我们将其拿过来表现现实的、民族的题材,不过是诠释方法的不同,就好像传统的剧目添加了芭蕾等现在舞蹈的动作。终其根本就是要用舞蹈的语言、形体的冲击力来达到反映现实的目的,“能够让观众去思考就是所有形式的成功准则。”
地道的民族就是流行
尽管创作过许多大部头的音乐,但徐沛东被更多的人知道还是因为影视歌曲的创作。在最近几年他创作的几个大部头的影视歌曲却很不“流行”,像是《雍正王朝》、《走进共和》等旋律甚至还有点“怪”。徐沛东说,这是他有意识的作为,想要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和分量感。“所谓的流行化、国际化,就是失去个性。”徐沛东指出现在歌曲的创作中存在着港台、内地逐渐趋同的问题,就是丢失本民族特色的一哄而上,这不是真正的流行。徐沛东说推陈出新才是真正的流行,“不怕你做得民族,只要你做得地道。”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