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内敛的海信,在2003年展现给外界的依然是一幅沉静面容。但是,在这个岁末时分,它出示的“年度报告”却足以让业界动容:今年全年海信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出口销售额近4亿美元。
在波澜不兴的表象之下,是什么驱动着海信的快速增长?当我们回溯其2003年的行走轨迹时,一个围绕高端
战略次第展开的“技术化生存图景”渐渐浮现:高端产品集团军般地出击,把市场搅动得风生水起;长久以来的技术积累,使得研发开始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瞄准前沿的技术储备,已然在勾勒着企业未来的远大前程……
可以说,在2003年,一贯注重技术、强调研发的海信已经悄然步入了一个诱人的“收获期”,周厚健和海信长久以来追逐的“技术海信”的梦想正在变成日渐清晰的现实。
高端产品强势出击
2003是海信高端产品全面突破的一年,也是全面采摘高端果实的一年。
这个长久以来崇尚“技术致胜”的企业,在这一年,以罕见的气势,集团军般地亮出了自己“高端方阵”。
在这个年度,伴随着平板电视、高清电视市场的启动,已经在该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的海信一气推出了60多款全部具备了数字高清性能的 C RT、等离子、 L
CD、背投等四大系列电视。以等离子、液晶电视为代表的40多款海信高清数字电视和技术还一次性通过了专家鉴定。其中50寸等离子、30寸液晶电视,50寸数字高清背投等13款数字高清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与电视一样,在这个年份,海信“3 C”(家电、通信、信息)框架中的其它产品也同样表现得长袖善舞。
今年,海信连续推出的4款海信 C
DMA1X手机,让国产手机第一次在技术层面与国外品牌“平起平坐”。空调领域,在成功抢滩不降温除湿空调市场之后,海信自主研发的
R410A环保制剂空调和高能效比空调更是成为了行业的先锋……
而这些高端产品突出的技术优势,使海信轻盈地绕开了国内市场的“价格战”泥潭,以及国际市场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在一个利润日益紧缩的空间里逆势走强。
据海信透露,在国内市场中,其电视与空调的平均单价是国产品牌中最高的。但据中怡康权威资料统计,从今年6月份开始,海信等离子电视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一直稳居国产品牌的第一名。而凭借着“变频利刃”,海信空调也是高居销量榜前列。被评为中国名牌的海信
C
DMA手机更是囊括了国内品牌产销量、满意度两项第一。在国际市场上,海信高端产品增长强劲,仅今年5月到11月,海信平板电视在美国、沙特、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总量已超过5万台,环保和高能效比空调更是大量出口欧盟。
研发能力迎来质变
高端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抢眼表现,其实只是海信2003高端战略的“冰山一角”。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的“海平面”之下,海信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潜行”,已然使得整个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在这一年迎来“质变”。
“对低技术产品,可以今天提一个项目,明天就推出来产品;而高端产品则不然。”海信这样诠释自己的高端产品战略,“高端产品战略要求我们不仅要选准技术、产品,还要从开发方式、人才储备、资金投入、开发进度要求等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和措施,这是一个长期的经营方针,它需要规划,需要建立一个长久的创新平台。”
而为了这个平台的搭建,海信将研发领域向基础技术研究倾斜,同时通过强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了研发流程和研发资源的重整。一个核心技术研发平台正在快速成形。
今年海信的基础技术研究已经达到了整个研发过程的80%。而它们形成的强大的基础支撑,使得海信新产品的研发效率和研发成本都与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更深刻改写着中国家电电子领域核心技术空白的现实。
像海信手机基于芯片的基础研究,已经搭建起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 DMA终端设计平台。这个被信息产业部官员确认为中国“
NO.1”的平台,基于同一款芯片可以迅速研发出多款产品,同时,还可以像那些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一样为用户提供专用 C DMA模块。目前,海信的 C
DMA模块已开始供应上海联通用以建设 C DMA交通调度控制系统,同时还有不少手机制造商开始向海信采购 C DMA1X通用模块来开发自身的手机产品。
涉足前沿剑指未来
2003海信的高端战略同时也指向了更为遥远的未来。因为它坚信,一个不探究未来、一个不为未来准备的企业,注定将失去现在。
正是这份对未来的憧憬,使得海信在2003更像是一个研究机构,频繁在科技的前沿领域留下自己的印记。
就在今年5月份,“青岛市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在海信挂牌,这是国内一个依托企业创建重点实验室的创举。该实验室确定的公共交通与安全信息系统、智能媒体中心系统、移动信息终端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更将有助于在今后进一步突出和强化海信在此领域的原始性创新,使之成为支撑3
C领域研究与开发的技术以及对外合作平台。
这仅仅是海信参与众多国家基础性技术研发的一个缩影:今年全年,海信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以及国家数字电视接口标准等国家项目就有近20个。
在参与国家计划的同时,海信在2003更巧妙地借力社会,搭建起一个开放的研发平台,为企业技术实力的提升,为高端产品的研发积蓄了能量。
今年8月,海信与国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签署了《高清数字电视检测调试设备仪表的研发及应用》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首先集中力量进行高清数字电视生产线的前端设备仪表、检测仪表和调试仪表的研究及市场开发。项目完成后,不仅可以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数字电视的规模化生产和检测,一个潜力巨大的仪表产品市场更令人期待。
与41所侧重于技术、项目方面的合作相比,海信与“老朋友”山东大学工程研究院则就人才的培养开始了崭新形式的合作―――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海信具有深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同时担纲山东大学的研究生导师,并通过这种导师互动,筛选双方可合作的项目。
显然,国家重量级项目以及这种与国家科研院所开展的更深层次的合作,意味着海信在高端产品深入研发的基础上,已然进入到了一个更为前沿的领域。这种变化,虽然目前不能立竿见影地表现到企业的业绩中,但正如海信所言:“海信不争一时之短长,而是放眼长远,夯实基础,表面上看速度比较慢,但一旦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平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大不一样。”
本报记者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