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培养驾驭“海上巨鲸”的人才摇篮――青岛海军潜艇学院。在这里,传统的教学方式,正在被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教员们把名列世界十大技术榜首的仿真技术应用于专业教学,综合现代海战的特点,编制成数百种作战应用软件,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把“动态战场”再现在课堂上,学员可以在陆地上“驾驶潜艇”,在方
寸荧屏上“腾蛟龙”,在实验室里练战术,专业教学实行模拟化,为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军重点实验室――潜艇作战模拟中心,能够把学员置身于如临其境的现代海战场面,有力地增强了教学效果。而我军第一座防救潜水综合实验楼在潜艇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军防救潜水教学科研体系的诞生。
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是我国惟一一所培养潜艇和防救部队初、中级指挥军官和工程技术军官的重点军事院校,是我军在潜艇、防救专业领域的教育训练中心、科研学术中心和决策咨询中心。在今年7月这火热的季节里,她迎来了50年的诞辰之日。记者探访了它的辉煌历史。
1953年8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在青岛建立潜水艇学校。从此,新中国潜艇部队和潜艇教育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1983年6月27日,中央军委命名潜艇学校为海军潜艇学院,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1990年该院在全军首批获得军事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学院在全国首创海洋观教育课程体系,获得全军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开展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院校。目前,学院已具备培养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院坚持以“勤奋、博学、爱海、献身”为院训,着力进行新型军事人才培养。50年来,为海军培养5万多名潜艇和防救指挥军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其中75名毕业学员在部队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300多人走上师级领导岗位。他们有的驾潜艇创下水下长航新纪录,有的率艇成功地进行发射运载火箭试验,有的指挥编队闯洋跨海环球航行出国访问……在人民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创下了数十个首次和第一。此外,潜艇学院还先后3次出色地完成了首都国庆阅兵水兵方队的训练和受阅任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经过50年的建设,潜艇学院已经形成研究生、中级指挥、初级指挥和士官培养4个层次、70多种专业的培训体系,拥有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5个科研机构。青岛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就设在该院。学院拥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员队伍。学院还以送学进修、到部队代职、到新装备研制厂所调研、参加重大演习、潜艇远航和集训等方式培养教员队伍,提高整体素质。至今,他们已选送100多人攻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他们还积极采取吸引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的优惠政策,共引进150多名地方大学生,其中博士、硕士60多名。如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员占51.7%,80%的军事专业教员是集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优秀人才有的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有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的担任中科院、总装备部专家组成员和国防科工委等军内外有关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委员等职务,30多人被评为全国、全军和海军优秀教员。
科研促教学水涨船高。在教学的前沿阵地上,教员们时刻瞄准高科技前沿,紧紧跟踪装备发展,走以科研带动、促进教学的路子,通过参与新装备研制等工作,研制成功大量的高科技科研成果,使教员的素质得以提高,教材的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器材与新装备配套,使人才培养与装备发展同步,教学改革卓有成效。近几年来,学院获得国家、全军和海军等级教学、科研成果700多项,15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300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和潜艇武器装备的改造,转化成为保卫祖国海疆安全的强大战斗力。
是好钢就需要再淬火。学院坚持面向部队的办学方针,把教学设施全面向部队开放,对培养输送到部队的人才适时地进行“回炉”。学院还充分发挥人才齐备、教学设施先进完善、高技术密集的优势,成立了海军首家岸港培训中心,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为部队岸港训练提供优良的设施和备件。从单一课目到各种复杂、应急训练科目,从战术练习到战役演练,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促进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教为战、学为战、研为战,铸就杀手锏,一切为打赢……”毕业学员们高唱着这首雄壮豪迈的《海军潜艇学院院歌》,阔步走向战舰,走向海洋,驾鲸蹈海,建功海疆。海军潜艇学院,新一代水下尖兵的摇篮;海军潜艇学院,打造共和国水下钢铁长城的人才“熔炉”。(樊平、刘迎军、唐先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