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在2002年达到创纪录的142.7亿美元,一跃成为中国在东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如果没有非典型肺炎的干扰,今年有望更上一层楼。随着各国采取有效的控制与防范措施,人们对非典的恐慌情绪已因疫情退却而迅速淡化。在马来西亚,工商界人士又开始讨论“中国商机”,准备“重新出
发”。
自去年以来,记者多次参加过有关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的研讨会,主办者有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马来西亚青年创业促进会、巴生中华总商会、《星洲日报》社、马华公会以及一些从事咨询业的公司。由于两国政府方面积极推动,民间各类交流活动日益增多,马中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人开始相信中国已成为亚洲发展的龙头,希望通过各层面的经贸合作,与中国一起“成长壮大”。
非典型肺炎爆发时,恐慌效应沿着电话线与因特网以“光速”传播,对亚洲经贸活动的打击程度超过了美伊战争,马中两国的人员交往几乎陷于停顿。不过,商业活动的暂时停顿,并未中断当地商界对“中国机遇”的关注。从目前的情形看,非典型肺炎的冲击相当剧烈,但也短暂。与中国构建自贸区,与中国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加速产品、人员、信息、资金、技术的双向流动,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市场需求”。
这种需求或许因为暂时的阻隔而有所加强。
今年4月,马来西亚许多厂商因为疫情尚未控制,被迫放弃参加广交会。这是中国主办单位的损失,对未参加者而言,未尝不是错过了一次重要商机。在马来西亚今年6月上旬主办的中小型企业国际展上,中国企业也遗憾地缺了席。
其实,即使在非典恐慌闹得最凶的时候,中马间的经贸并未完全中断,疫情也不是吓退了所有的商旅。在马来西亚经销中国产品最具名望的海鸥集团董事经理陈凯希先生的看法是,危机往往与商机并存,“非典型肺炎对人类的伤害是毫无疑问的,防范工作必须做足,但是不能因为过度敏感,让非典型肺炎恐慌乱了阵脚”。
这段时间,非典带来的“火药味”已经淡了许多,舆论的焦点又回到了原来的政治与社会课题。承办第七届世界华商大会的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现在正在加速推进大会的筹备工作,相关的新闻发布也越来越多。对此间商界而言,华商大会是一次绝好的商业机会,在非典肆虐之后尤其如此。
记者最近也碰到了不少经常往来于中马之间的商界朋友。人杰顾问公司的董事经理陈镆卉先生,不久前还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因为他的客户多与中国有关,非典流行的时候,与客户前往中国的计划纷纷搁置,生意确实清淡了不少。上周,他前去中国驻马大使馆领事部办签证,去上海的行程似乎很急。巴生中华总商会中国经贸组主任刘金龙先生,在该商会取消广交会的行程后,曾与旅行社方面商谈要求退还团费,后来双方达成了协议:暂不退款。因为秋天的广交会即将来临,这次不能再缺席了。
[ 张伟 ]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