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五十四点七七的城市化率让我市继续在全国、全省内“领跑”
●面对成绩不言“满”,前有强手、后有追兵,仍需大步前进
在青岛快速走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进程中,市郊大地的小城镇如众星捧月般把青岛衬托得更为光彩夺目。经过近年来的倾力打造,全
市城市化的路程如画卷般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4.77%,农村城市化率达到41%,比上年提高两个百分点,继续在全省、全国保持领先水平;“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调整产业布局、构筑大青岛”的总体思路得以贯彻落实;1个中心城市、5个次中心城市、16个重点镇正在朝着预想的目标推进着大青岛城市格局的日趋成熟;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推出的2002中国城市竞争力的排行榜上,青岛居第13名。事实表明,我市城市化的历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每一个新的平台建成之后,就意味着需要寻求新的增长动力。此时,我们放眼更为广博的地域会发现,省内乃至全国的其它区市也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居安思危、审视自身,才能不断地寻找未来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经营城市:寻求均衡发展
1993年以来,我市以经营城市方式完成投资122亿元,并筹措2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的行政、金融、商贸、居住和文化中心。
就青岛而言,山、海、城的地理优势给了我们经营城市的“先天条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正确的战略方针又赋予经营城市的“后天努力”。作为青岛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我市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思路已日渐清晰和成熟,经营运作水平不断提高,并已结出累累硕果。10年间,我市以经营城市方式完成投资122亿元,市区面积由92平方公里扩展为1102平方公里,人口由120万人增至237万人,五市一区建成区面积以每年12平方公里的速度递增,大青岛框架已“眉目清晰”。
近年来,各市区普遍放开了城市建设投资市场,建立和完善了土地储备制度,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企业和个人以及外资投资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已经通过经营城市筹集10亿元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城建资金的“瓶颈”制约。
在梳理发展的脉络时,我们也看到,区域和部门的不均衡性发展已成为制约青岛市经营城市的重要因素,影响了青岛市经营城市的整体水平。与上海市相比,在过去的10年里上海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超过36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0.7%,政府投资仅占10%;但同期青岛的这个比例却接近50%;近几年通过经营城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阳区、即墨市、胶南市等区市,已经把城市基础设施中政府投资的比例降至20%左右,但总体上看,青岛市的这个比例仍在30%以上。
数字摆在面前,我们的紧迫感不禁油然而生。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尚有一定的距离,但也同时说明,我市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今年,我市提出各市区城区年经营城市收入要尽快突破10亿元,使其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的目标。这就必须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城市化提供资金支持。应该充分利用我市民间资金充裕的有利条件,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实行招标投标,引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公用设施,带资进镇建房、开店、办厂。还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商开发建设,以地生财,滚动发展,使经营城市再上一个新台阶。
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才聚集
去年全市有10.2万名农民进入五市一区驻地和重点镇定居,市区驻地总人口达到117.1万人,一年增加8.1万人;市郊16个重点镇驻地也新增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总数达到近80平方公里,新增人口近2万人,使总人口达到34万人。
近年来我市加快了改革户籍制度的步伐,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以居住地划分城镇和农村户口,对在城镇务工、经商、居住的人员,允许在城镇落户,在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同等对待等举措,使众多农民“进城”的愿望得以实现。据统计,五市一区城市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2万人。
然而与更为先进地区比起来,我们仍有距离。据了解,上海户籍政策彻底放开,新生婴儿可以申报为城镇户口;江苏省已经取消了农业户口与城镇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一直处在改革前沿的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从今年4月1日开始,放宽非公有制企业建立集体户条件,允许本市大中专院校异地生源的学生户口在市内自由迁移,允许本市招调人员挂靠或单独立户,允许出生婴儿随父亲落户;广东省通过大力改革,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56%,反超农村人口成为全省总人口的主体。
对照先进省市已经取得的效果,我市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放开县以下小城镇户籍管理政策,实行以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同时制定更优惠政策,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经营管理型人才落户青岛,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学习深圳、珠海“留住富人”的经验,吸纳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来青落户发展事业,力争通过5到10年的努力,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350万人左右。
特色建镇:寻求未来发展的基石
在滨海城镇建设上,我市提出了“品字布局、一线展开”的城市群发展战略,按照卫星布局的原则,突出滨海的特色,遵循生态环境的原则,充分考虑滨海交通大道沿线各小城镇的地理位置,依据区域经济特色,考虑主城区的分布,打破行政界限,科学规划布局。
环视周围城市化发展快的城市,大都在“特色”二字上做足了文章。这个特色包括了城镇规划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等多个方面。
漫步在上海市郊,一个个具有特色的建筑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小城镇非常重视规划,不少乡镇主动花钱请著名高校和国内外著名专家来规划,规划普遍搞得起点高且考虑长远,城市及其各镇的功能和发展方向非常清楚。
和上海特色小镇比较起来,我市一些市区和乡镇驻地建设有些雷同,缺乏自己的特色,制约了城镇规模的膨胀和水平的提高。树立精品意识,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借鉴国外城镇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突出抓好城镇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区域的规划建设,提高小城镇建设的档次和品位成了我市今后发展的方向。
在产业特色方面,烟台龙口市南山集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例子。它的前身是龙口市东江镇前宋村,这个不靠近铁路、高速公路,也不临近机场的小山村,改革开放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股份制为主体的村企合一的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目前,整个集团职工3.6万人,总资产75亿元,辖40多个企业,涉及10多个产业。南山基本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化、乡村向城市化的巨大转变。
如果以我市小城镇建设搞得比较好的隐珠镇来对比南山集团,隐珠镇小城镇规模不及南山集团的五分之一,缺乏像南山集团的精纺、铝业建材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正是这些特色产业,支撑起了南山今天的繁荣景象。
“一镇一业”、“一乡一品”使先进区市尝到了甜头,注重产业特色已经成为乡镇未来发展的基石。相比之下,我市重点镇尽管有某些工业产品的拉动,但在产业特色的培育和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还没有深下去,其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尚未形成气候。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构筑“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框架,以滨海大道为轴线,串连起16座滨海岸线卫星城,由此形成的大青岛城市群必将全面整合青岛沿海岸线三大特色经济的资源优势,从而加快青岛城市化的步伐。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