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内检出两柄剑一样的宝物
迁棺前先拜祭亡灵
昔日高不可攀今日船到棺边
核心提示
昨日早上,记者开始自三峡库区往重庆方向进发采访。沿途只见河床已完全变成了航
道,先人开凿的山道已被上升的水位截断,高峡平湖感逐渐强烈。在兵书宝剑峡,被称作长江三峡第一棺的悬棺,因水位抬高使轮船可直接开到了它的脚下,号称千古之谜的棺木得以开启,并起获了数件神秘宝贝。伴随着昭君纪念馆等地的淹没,以前只在岸边浅草中游荡的山羊,也被逼上了悬崖。本报作为惟一的华南媒体,有幸独家见证了以上的一切。
轮船驶到离香溪还有一公里左右的兵书宝剑峡时,记者看见一辆写有“凤凰1号”的船只,靠在一个重叠装有两副悬棺,面积只有几平方米的山洞边。该处悬崖与江面呈垂直状态,不少正在该船上忙碌的工作人员,均穿上了救生衣做保护。得知该船是来准备将被称作三峡第一棺的悬棺“请”走,记者欲让所租船只靠近去,零距离地见证这一重要的文物迁移时刻,但被该船上的有关人员婉拒。
■开棺之前:水涨助专家走近第一棺
随后,记者在距离该船约120米处,见证了整个起棺情况。最初,“凤凰1号”上一名40多岁的中年男子,从该船上一架斜架的木梯上,登上了悬棺所在的山洞。此时,因水位上升的结果,该船与山洞的垂直距离不过4米。中年男子用所带器具,对悬棺上下以及洞内洞外做了专业检查后,开始招呼助手爬梯而上助其工作,并把悬棺边缘的灰尘腐木等作了清理。
为记者驾船的何师傅指着悬棺说,这些专家现在才来清理即将被淹的悬棺,主要原因是之前悬棺离江面太高,无论从洞上还是洞下,都难以接近悬棺的特殊情况所造成。在这一带,十里八乡的人都曾知道该悬棺价值不菲,但就是没有任何办法可攀援上去。水位没有抬升前,悬棺离江面至少近100米,起棺专家此刻离江面仅几米,不难看出是水库蓄水助了专家一臂之力。“没有水库蓄水,永远不要想打悬棺的注意。”何说。
从“凤凰1号”攀进山洞的人逐渐增多后,有人按当地习俗先在悬棺面前焚烧了几张钱纸,然后紧捧一把香为悬棺叩了三个头。随即,有两人拿出一块长长的红布盖在棺材上,又在棺材的一边烧了一大把冥币。冥币刚烧完,便将一挂鞭炮挂在船边炸响。所有在场的人们,无不神情肃穆,为当地这一特别的与死人“打招呼”的仪式倍感惊奇。据何师傅介绍,当地人凡是要动死者的类似东西,一定得先经过这一过程。
■开启悬棺:神秘宝贝被神秘带走
待鞭炮的烟雾散尽,紧接着人们揭开了悬棺上的红布。已增派到洞里的五六个人,在中年男子的主导下,开始小心翼翼地起棺。他们先将第一副悬棺的天平盖起开,放在架在船只与洞口之间、由几根滚木做成的梯子上移动到了船上。此后,只见该棺木是双层棺木,里边垫底木板厚约15厘米。该木板被起走后,他们用口袋在第一副棺材里装走半口袋不知名的东西,还将一长约50厘米的东西用报纸裹走。
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开启了第二副悬棺。移走了那块同样厚约15厘米的木板后,奇迹出现了,一根长约70厘米的神秘物,也被他们精心包裹带走。围在棺材周边的人,激动地小有骚动后,迅疾用一块红布遮住了棺木的一端,不让他人观望。他们一边打着手势,一边把头埋进棺材里收拾里边的东西。不一会,便收出了沉沉的一口袋。当他们把该悬棺的最后一块木板放上船后,一名男子还钻进里边的悬崖缝隙里逗留了一下。
■千古传说:诸葛亮兵书葬悬棺
从村民的嘴里记者得知有以下两种传说:一说是三国时,诸葛亮得知自己的生命已不久了,即招来他最信得过的人,将别人垂涎已久的兵书与宝剑,装在两具棺材里,藏到了香溪的这一无人可攀的悬崖上。这也是他的兵书宝剑一直未流传后世的一大原因。曾作过古籍研究70多岁的林先生说,此种流传在长江两岸甚为广泛。因之,葬悬棺的这个地方才叫兵书宝剑峡。经昨日清走的两根不知名物来看,不排除是传说中所葬之物的可能。
另一说是,一对恩爱夫妻死后,为了达到生同床死同穴的目的,要求儿女将他们先后葬在了悬崖上。其主要目的是,因为长江流域的湿气比较大,他们葬于干燥的地方便于保存尸身。在这对夫妇的陪葬品中,有大量的珠宝金银等物。对这一说法,林先生说从情理来看虽有可能,但由于其流传范围太小,可信度也不可能很高。相信不久以后,国家有关部门会公布其真实的结果的。
就第一种说法,还有老村民讲了如下传说,民国初年,有人为了看该悬棺里是否有宝剑兵书,曾花大量时间准备了粗大的绳索,从悬崖顶上吊下了悬棺山洞。这个人因恐惧江水的汹涌,只慌张地从棺材里找到了一把宝剑。可他把宝剑刚要拿出悬崖时,宝剑却奇迹般地不见了。他以为撞上了死者的魂魄,从此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其他人也一样被吓唬住了。
一路风景
■库区到香溪:河床变航道山峡变通途
昨日早上7时30分,记者开始从三峡库区的新码头出发,往重庆方向进发并沿途采访。库区到香溪一带的江面,大部分出现了宁静的水面,从前风浪逐起的景象已渐远去。在这一个多小时的航程里,轮船基本上一直靠左边的山脚行驶,只在8时07分靠右走了一段距离。紧贴山脚开进,船老大说主要是因水位普遍抬高了100多米,不担心有险滩急流所致。作为长年奔走在三峡江面的船工,他认为蓄水后带来的好处已非常明显。
与记者同船的秭归县农民王得清说,目前被淹没的三峡两岸边,原是农田河床或山石小岛,眼下被江水全部盖住后,已变成了宽阔的航道。之前,大家难以想象会发生今天这样的巨变,做梦都是驾船躲滩的艰辛。今年56岁的他,以后再也不会为晚上出门坐船苦恼了,随时他都会按照自己的时间需要在长江上来往。他在广州番禺打工的儿子过几天回家时,他一定要动员儿子买条船回来,爷俩一起跑客运。
■峡江两岸:崖壁石道成江底文物
但凡记者经过的峡江两岸,不时可看见被淹悬崖峭壁之上,有多条沿山开凿只可供一人通行的石道。这些石道的大部分路段,已被淹进了水中,仅留下露出水中的那一头,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沿江而居的茅坪镇村民介绍,崖壁石道全是先人用凿子开凿的,开凿的原因大都是受两岸交通的限制引起。能开凿出一条道来,就能让山上的人直接下山渡江,要不然就得翻山越岭。
当地多位老人称,那些石道历史非常久远,最初修于何年何月则无从考证。在他们心目中,石道本身就是一种文物,如果被毁了,他们肯定感到难过。长江水淹没它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既达到了保护的目的,又找到了怀念的感觉。另据求证,三峡两岸正被淹没或将被淹没的石道达一百多条,它们都将成为水底文物永恒。
■香溪码头:昭君故里被淹山羊上悬崖
记者来到香溪临时码头时,只见码头远方的悬崖上,几只山羊无奈地站在悬崖边觅食,有一只山羊因站立不稳,还一度滑入了沟底。何师傅告诉记者,蓄水前,山羊一直都在河岸的草丛里游荡,看见水涨起来了,只好逼上悬崖了。目前,在香溪一带的山羊有数百只,等它们学会“上山打游击”了,才不至于饿饭。
山羊的“饭碗”成了问题,原因是闻名世界的王昭君故里,在三峡水库工程中大部分可用耕地被淹。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来修建的昭君纪念馆,以及昭君的塑像尽数成了水底世界。撰文/本报特派记者
胡利 摄影/本报特派记者周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