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消息
刚刚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幅法定行政区划地图,它将有利于解决由于边界不清造成的千年纷争。最新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以“划定中国”为题作详细报道。
这决不是一幅单纯的中国地图,虽然在常人的眼里,它与以往的中国地图似乎
并没有多少差别。
“这是自秦始皇设立郡县制以来中国第一幅法定行政区划地图,是中国有史以30万人历经10年完成的第一次全面大勘界的结果。”2002年12月9日,作为一名具体负责勘界工作的官员,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巡视员宋继华在谈到即将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时,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行政区域法定界线终于划定,标志着中国省县两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第一次全部划清,标志着中国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方式由过去的无序、被动、粗放型管理走上了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新路。”
此前,所有的中国地图对95%以上的省界县界采取的都是权宜划法,一旦发生了边界争议,这种权宜界线就“不算数”了。恰恰因为边界不清,仅建国以来省际边界争议引起的群众性械斗中,就有数千人被打死打伤。
因此,这幅地图被民政部高层官员称为“一图划定中国”。
千年争端
许多人可能为此吃惊: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有一块重要的空白――国内的行政区域界线从来没有明确划分过,省与省、县与县之间的界线普遍不清,每个省县的具体行政面积难以确定。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陈克相处长不无遗憾地说:民国初期,曾经计划勘测边界、编制全国行政区划详图,但终因抗战爆发和政治腐败而未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调整行政区划和解决边界争议,划定过部分行政区域界线,但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普遍不清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据1987年民政部统计,全国省县界线中,习惯线占77%,争议线占18%,法定线仅占5%。
由于行政区域界线不明确和未经依法勘定,几千年来,关于地界的争议和械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陈克相说,在“老黑山”、“清凉峰”抬着棺材,血战到底……你仍然能从发霉的历史资料中隐约听到杀伐之声。
陈克相有一个观点,边界之争实质上就是资源之争。在淘金的浪潮中,贵州省天柱县与湖南省会同县接壤的油麻坳、长腊弯、断胫坳等金矿区,仅1995年就发生械斗20余起,每年都有数万两黄金流失。
问题还不仅仅在此,陈克相说:“一系列按照行政区域实施的法律法规,一到了争议的边界地带就到此为止了;一些边界地带变成了‘三不管’地带,成为违法犯罪的集散地;一些有争议的草原牧场、矿产资源、土地森林、海岛滩涂都成为闲置资源,或者几方都是掠夺性地使用,破坏程度惨不忍睹;一些民族地区发生的边界争议,往往诱发民族宿怨,破坏了民族团结,有的甚至酿成了严重的政治事件。”
“厘正疆界乃国家之要政”。只有明确各行政区域界线,并用法律形式将其确定下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争议问题。勘界,横穿2000年时空,这项裹挟着各种矛盾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中国,亟需划清自己的内部“地盘”。
十年堪界
1984年9月,中国西部五省区解决行政区域界线争议讨论会上,民政部部长崔乃夫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勘定各省、区、市、县的边界走向,制定全国的行政区划图”的主张。
经过了10年艰难探索和试点,1995年,国务院勘界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并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勘界工作会议,勘界工作全面推开。20万勘界人员揭开为共和国铸界工作的序幕。
2001年底,勘界工作完成,中国省、县两级陆地行政区域界线全部划定。全国68条、长约63000公里的省级界线,约6400条、长41万多公里的县界全部完成了界线划定、资料汇总工作,除个别县界外,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都完成了报批工作。
至此,署名国务院的32300座界碑永久性地设在行政区域的关键部位。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陈克相处长一直参与并见证了这10年的勘界史。陈以几个“第一”总结“划定中国”的历史意义:第一次由中央政府组织全面勘界工作;第一次由界线双方人民政府签订联合勘定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并由中央、省两级政府批复;第一次实地竖立了署名中央政府的省、县两级标准界桩;第一次形成了一整套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成果档案。
几千年没有开展的勘界工作,能在短短的10年内完成,陈克相说:“这归功于党中央和国务院下了最大的决心。”1999年,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做了长篇批示,要求“务必重视勘界工作,从大局出发,从稳定出发,从民族团结和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出发,不能再出问题”,“今后如果再发生械斗,甚至导致生命财产损失的,中央、国务院一定要追究党、政一把手的责任”。2001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自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具体内容就是划定甘青、藏青边界未定地段界线及解决微山湖争议问题。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炭的,仔细一打听,原来是勘界办的。”这是在边界农民中流传的顺口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勘界期间,勘界工作者因公伤亡的就有100多人。
陈克相还透露:由于微山湖争议问题,山东与江苏的微山湖段省界尚未最终确定,但民政部已经将此段省界处理意见上报国务院审批。此图上山东与江苏的微山湖段省界暂以民政部的处理结果划出,其他的省界均为国家法定界线。
在全面勘界的基础上,陈克相介绍道,《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已于2002年7月1日起实施,行政区域管理工作已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由民政部主管的省界信息管理系统已在2001年6月启动,预计两年后中国省界全部形成科学化、网络化管理。
全面完成勘界工作只是万里长征开始了第一步,多吉才让部长说,还有许多工作要接着做。
勘界已经结束,管界才刚刚开始。
背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
这幅地图长1640毫米、宽1184毫米,比例为1:400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国家测绘局编制、发布,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印5000幅,每幅定价100元人民币。
背景二:历史上的行政区域管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全面推行郡县制。经过历代的演变,到民国时期形成了省、州、县等比较完备的地方行政区划体制。但是,长期以来,各个朝代对行政区域的管理都很粗糙,一般只有“四至”(东西多少里,南北多少里)、“八到”(在不同的方位定八个点),作为行政区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区域界线,哪里曲、哪里弯却不得其详。
黄土高原的某个地方历史上因为界线不清,地方官吏无计可施,索性就让狗来决定。捅狗一刀,狗负痛而跑,一路留下血迹,沿血迹挖出一条沟,就作为两地的分界线。这则“狗拉壕”的故事在中国区划界广为流传。
背景三:边界纷争
建国以来,截至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省界上的边界争议和群众性械斗就有800多起,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0多个县级单位,争议面积达到14万多平方公里――这相当于安徽省的总面积。到90年代中期,在省界上发生的边界争议突破千起,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不低于1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数千名群众被打死打伤。而县界上的争议更是成千上万,准确伤亡人数连陈克相本人也“无法得知”。(秦立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