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猪和草原上的羊
报载,某县20世纪90年代初即被列为全国瘦肉猪生产基地。行政部门提供的数据说,年可出栏生猪30余万头。于是一家日宰生猪300头的肉类加工厂在年前问世了。可每天最多只收到生猪150头,少时仅100头,因为压根儿就没那么多猪。
企业搞投资,市场研究一定要做实做细。既要认真于出路,也不能草率于来路,即使对行政部门提供的“权威数据”,也得一五一十认真核实。这是任何一个投资者都必备的素质。那么,政府部门呢?数字做假的目的是捞政绩,用这样的数字去糊弄投资者只能适得其反。你想,投资者打落了牙齿能往肚里咽么?这种事自然是要不胫而走的,那么会给那些重重“政绩”描上些什么色彩呢。
相比于这种纸上的猪,牧养在草原上的羊总很实在吧?那也得看账咋算。
“羊群越大越富有”,千百年来,牧民们一直将此奉为圭臬,不少牧区干部也是,总觉得草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求多产,超载过牧。从而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羊满为患,且恶性循环。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面积已达1.35亿公顷。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算实账是最起码的品德,但显然,光会实实在在地算“数量”账还不够,还得学会算“质量”账——算效益。效益账怎么算?且看草原兴发集团的算法。
兴发集团通过调研发现,一岁以内的羔羊长到30-40公斤,可出肉10至15公斤。往后就长得慢了,多长半年也不过比羔羊多产肉2-2.5公斤,而越冬饲草的消耗则是羔羊的3倍多,肉质又不如羔羊,自然价格也不如。更严重的是,一只羊牧民传统上要养4、5年,消耗的饲草比当年出栏的羔羊不知高出多少倍。近年来,兴发集团在内蒙5个盟市的20个旗县实施“羔羊当年出栏工程”,牧民卖一只羔羊比卖一只四五岁的大羊竟还多挣30元。并且,草畜矛盾也缓解了,特别是缓解了冬春枯草季节牲畜对草原的破坏。既经济,又科学。
谁对牧区更有发言权?按说该是牧区的政府部门。但在这件事情上,作为一个新兴企业的兴发集团,可以说是给有关政府部门上了生动的一课。差距在哪里?就在工作的思路上,在于工作的扎实细致上。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