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报:给齐威王指点过失
齐威王何许人也?据史书讲,他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位国君,曾因褒奖即墨大夫、烹杀阿邑大夫流芳千古,成为察奸辨忠、褒优惩恶的一位治国贤君,在人们心中有极好的名声。近日,当我再读齐威王这个故事时,不仅没了对他的敬佩之情,而且倒生发出想给他指过的念头。
几千年前,齐威王能够褒奖忠于职守、不搞歪门邪道的即墨大夫,敢于惩办不干工作、专门讨好上边的阿邑大夫,固然可敬,可是他的左右毫无顾忌,竟敢在他面前指鹿为马、颠倒是非、胡乱“奏本”,又让人十分可气。对于这其中的因由,柏杨先生认为是阿邑大夫大量贿赂使然,我倒觉得齐威王纵容是根本所在。俗话说:“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倘若齐威王洞察秋毫,能够把那些说假话、搞诽谤者早作处置,不仅不让他们得半点好处,而且多让吃些苦头,这样他的左右有谁还会瞎“奏本”呢!正因为齐威王对这些左右的“奏本”,不辨真伪,睁一眼闭一眼,一高兴还给他们不少好处,才会形成“毁言日至、誉言日至”的风气。如果说,诽谤和捧场一个人,既能得到下边的贿赂,又不受到主子的惩罚,那么,这些心术不正的人何乐不为呢?齐威王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栽赃忠良、捧场恶吏的“奏本”(恐怕也绝非仅仅是即墨大夫和阿邑大夫),就是最有力的佐证。试问,自己的左右如此受贿枉理,昧心谄言,难道齐威王真的被蒙在鼓里,一点都没察觉?我觉得这里不会这么简单。作为齐威王实在不能说毫无责任。
现在之所以想给古人指过,并非自己精神上有了什么毛病,而是现实生活中像齐威王这样的人还不少。有些地方的村霸、乡霸、路霸、市霸……长期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这里的“齐威王”们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主动除霸安良,竟让他们个个都成了这“霸”那“霸”呢?
看一个“官”是不是好,绝不能仅限于他做的一两件善事上,而应看他有没有爱民思想,能不能恪尽职守,会不会搞好经济,敢不敢除暴安良,一句话,就是能否把全部心思用在为民造福上,营造“官廉人安民富”的环境。那些沽名钓誉的官绝不是好官,更不是老百姓喜爱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