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日报>>六版
卫生改革,我们还期待什么?(下)
2001年09月13日 01:34:48
我市的卫生改革起步较早,青岛市民在全国较早地感受到了病人自主选择医生、集中采购降低药价、医院通过改革内部运行机制改善服务、社区医生深入居民家庭提供医疗和保健等给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的全新变化。改革,已经让百姓尝到了甜头。但同时,他们也对改革充满了更深切的期待。近日在某医院采访,一位经常看病的老人对记者说,他最看不惯部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冷漠态度。虽然近几年有所好转,但脸难看、门难进等现象还是时常遇到。老人的抱怨从表面上看,是对医疗服务态度的不满,但深层的问题是医患之间出现的信任危机。其中,还包括医生的诊断、开药。我们常常听到患者抱怨看病如何贵,做了多少检查,开了多少药,等等。那么,怎样才能保证真正科学的诊断呢?前不久,一位外国朋友患感冒到我市某大医院就诊,经过注射室时发现里面坐得满满的都是打吊瓶的人。同去的伙伴说这大都是感冒患者,他吓了一跳,病也不看赶快离开了医院。他说,感冒吃点药就可以了,哪里有那么多人要静脉注射?真不可思议。这种看病方法他接受不了。而有过感冒经历的人都知道,感冒打吊瓶在我国司空见惯。针对这个问题,我市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实话实说:绝大部分感冒患者确实不需要静脉注射,之所以很多人挂上了吊瓶,首先,医生愿意多给病人开药,这是以药养医的体制决定的;其次,病人本身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为求快治要求医生开吊瓶。殊不知任何药品在治病的同时都有毒副作用,且动辄大量用药很容易使身体产生耐药性,造成药越用越高级,量越用越大。感冒如此,其它疾病治疗也大同小异。所以说,真正实现科学诊断、科学用药,克服乱检查、乱开药弊端,体制改革是关键,百姓自身健康意识的提高也需跟上。与对大医院的期待有所不同,对于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社区诊所,老百姓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医术。记者曾在多家社区诊所采访,对于那里的服务态度和收费,患者给予了高度评价,而部分医生的技术水平则难以让人满意。一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曾对记者说,医生素质的提高是社区诊所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虽然这里只承担一些常见病、小病的治疗,但疾病的发展很复杂,一旦病情加重,需及时转诊,把握不好,会贻误治疗。正是基于这种顾虑,目前选择在社区诊所就诊的大部分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卫生改革的总体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为着这样的目标,青岛的老百姓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不管在大医院,还是小诊所,都能坦然放心地看病,没有猜疑,没有不满。本报记者王丽艳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房子出现问题怎么办 可找“修房110”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