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实践“三个代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以发展经济富民和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查找自身不足,寻求加快经济发展的良策,使群众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来的变化。
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
近几年,胶州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干部同群众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随着“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深入开展,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不管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都要落脚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没有爱民、为民之德,就难有富民之举、安民之策。从去年开展的“爱民、为民、富民、安民”教育活动到今年的学习海尔活动、广大干部以群众的意见为镜子,以“三个代表”为尺子,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转变作风的“十条”规定,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打牢了与群众的感情基础。
他们首先深化蹲点调研制度:市级领导每年到所包村庄蹲点时间不得少于15天;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全年到村庄、企业、学校蹲点时间不得少于20天。蹲点期间必须入户到人,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每年一度的干部考核之机,他们对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联系群众、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承诺服务、减轻群众负担6个方面10个具体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测评,作为评议干部和争先创优的依据。
与此同时,他们建立健全“民情日记”制度。规定乡镇领导干部每月在乡镇住宿时间不得少于20天,对深入农户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记录在“民情日记”上,每周一汇总,由乡镇党委、政府集中研究解决。“民情日记”制度自实施以来,已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上情下达的“传感器”。
为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他们把眼睛是否向下看作为判断乡镇干部工作作风扎实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坚决杜绝部分乡镇干部身在基层却不深入基层、不了解基层、不能为基层办实事的问题。胶东镇在全镇组织了26个部门、7个企业和5个富裕户,与全镇85个贫困户“手拉手”,签订了救助扶贫协议书,结成帮扶对子。通过帮项目、帮款物、帮技术、帮提供信息,安排就业等不同形式,帮助困难户利用1到2年时间尽快脱贫致富。刚刚过去的特大洪水围困该镇河西屯村时,36名镇机关干部冒着危险组织群众撤离,直到最后一名群众安全撤离后他们才撤离,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前农民最愁的是产品销路。胶州市市、乡、村三级干部便把跑订单、发展中介服务组织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全市发展大椒、土豆、奶牛、养鸡等协会组织5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胶州市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有4.1万户农民与龙头加工企业、贸易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
围绕中心,突出服务,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做好富民强市文章,这是代表群众利益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
胶州是山东省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当初“一区四线十二园”的开放布局曾使胶州人初尝招商引资的甜头,但这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粗放模式带来的规模而不经济、层次难以提升等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胶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果断提出“五指并拢攥成拳、突出重点建园区”的对外开放新思路,集中开发建设胶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湾工业园等8处重点工业园,构筑“一区八园一长廊”的开放高地。采取“一顶帽子大家戴”的异地安置政策,建设“园中园”、“区中园”,市乡村联动,内外民资齐引,使“一区八园一长廊”成为胶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与此同时,遍布乡村的十几个农业园区,正引导农民自觉调整经济结构。新城区建设的龙头带动作用,使全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园、农业园建设和城市化犹如三驾马车,拉动胶州经济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900元,同比分别增长27.2%、13.2%和9%。
不管经济部门还是非经济部门,胶州的部门、单位个个头上都顶着招商引资任务。市委书记张元福说,让非经济部门去招商,主要是体验一下引进项目的艰难,从而设身处地地为基层服务好,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结合正在开展的向海尔集团学习活动,胶州市的市直各部门、各单位广泛开展了一次“海尔就在胶州,胶州人向海尔学什么,我为海尔做什么”的大讨论,借鉴海尔产品零缺陷,有缺陷就是废品的服务理念,提出“服务无投诉,有投诉就等于没服务”,树立为基层、为群众、为外商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市公安局、土矿局、工商局、建委、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局等部门推出涉外服务承诺制、对办事程序、时限、责任作了明确规定,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局办理项目立项、合同章程审批、办理批准证书这三道手续,原来需要9个工作日,现在只需要4个工作日。工商局胶州分局推出了网上办理执照业务,使办理者足不出户便可领到执照,在最近开展的全市行风评议中,该局由去年的倒数第二跃居第一。市环保局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下,一周内办理了47个环保审批手续。
为形成和建立服务长效机制,胶州市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该市向所有外商公开承诺:只要外商来经营,发财发展求双赢;只要项目定下来,一切手续我们办;只要项目开了工,跟踪服务全过程。为加快推进和完善服务公示制,实行“现场服务工作法”,该市正在紧张筹备新的综合服务大厅,不久,企业所有的审批、收费手续都可以在服务大厅一站式办理完毕。目前,胶州市各部门各单位正纷纷推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跟踪服务举措,在全市形成了一种看谁服务质量最好、谁服务环境最优、谁服务水平最高的竞争氛围。
维护稳定,确保安宁,安民工程“保驾护航”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基层干部不仅要有富民之才,还要有安民之策,保一方平安。
胶州市通过强化信访部门协调职能,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从机制上解决信访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起分组负责、归口调处制度,机关干部走出大门查找隐患,提前介入化解矛盾。村居每周排查一次,乡镇、部门每半月排查一次,市里每月排查一次;从村、乡镇到市里都做到排查有名单,有目录,解决要销号,上报有书面材料,研究意见有会议纪要,形成了自上而下、渠道畅通的矛盾排查调处网络。他们在变上访为下访实行领导公开接访的基础上,又实施了预约接访,即:凡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一个乡镇、部门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都可以通过信访局与市级领导预约,领导按约定时间、地点予以接访。到目前,市级领导班子公开预约接访110多次,按期处结率达100%,终止稳定率达98%。今年以来胶州市农村上访案件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7%,没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上访案件。今年8月初,山东省信访工作会议在胶州召开,胶州作为唯一的县级市介绍了经验,与会的省及各地市领导对胶州的信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实施镇村民主听政会制度,是胶州市的“一大创造”。今年年初,他们在镇村财务、政务公开的基础上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在全市镇村推广了“民主听政会”制度,推选在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力大的村民当议事会会员,每月一次对镇村的重大决策和支出进行审核,密切了干群关系,强化了对干部的约束和监督。南关街道办事处王家小庄村请人打井,由于地质原因打了60多米不见水。但群众说,干部花钱为群众办事,即使办不成,说明白了也理解。本报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