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日报>>六版
社会各界架起“绿色立交桥”
特困大学生求学无忧
2001年09月08日 02:15:56

本报记者刘淼

本报讯昨天上午,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发放30万元资助金,为全市持有“特困证”的考上本科的52名学生解了燃眉之急,未获资助的大学生也可毫无牵挂地上学,因为“减、补、奖、贷、助”的“绿色立交桥”已架至岛城高校,保证考上大学的学生一个都不少。

  与往年一样,贫困大学生上学难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青岛扶桑精制加工有限公司捐赠,对今年全市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和“农村贫困人口社会保障优惠证”的考上本科的学生每人发放3000元;市总工会拿出15万元资助60多名考取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市南慈善协会资助7名家庭困难的大学生……涓涓细流已汇成爱的河流,不让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辛酸在我市上演。青岛3中学生刘薇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妈妈身体多病,全家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每月只有645元,她今年考上了青岛大学音乐学专业,每年学费就需6000元,加上其它费用总数已超过8000元,父母东拼西凑还没有筹齐,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3000元资助金恰似雪中送炭。

  不仅如此,岛城高校也开始“减、补、奖、贷、助”多项资助渠道,保障每一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青岛海洋大学的学生今年可以享受工商银行1750万元的助学贷款,学校还将对部分特困家庭学生的学费进行减免,并将在本学年中投入300万元的勤工俭学基金和100万元的困难补助,就连特困生寒假的路费学校也准备好了;青岛化工学院已就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与有关部门达成了协议,不久即可在全校推行,使每位特困生每年最多可获6000元以上的贷款,学院还为今年特困新生预先留出了50余个勤工助学岗位,特别困难的学生只要能够保证不耽误学业,就可以边上学边通过校内打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

  特困大学生可以求学无忧!(本报记者刘淼)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善举暖人心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