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如今在我们这座城市中漫步,会生出一种很切身地被大海包围的感觉,不止是因为有浪花,有潮汐,也因为那些充盈着我们的视线的无数冠以“海”字号的品牌、店招。它从一个细小的侧面,展现着一座城市内在的开放气质。
除了海尔、海信等这些制造业驰名品牌外,发展最为迅猛的房地产业,表现得也最为突出。众多资金和众多聪明头脑的汇聚,造出了形式、风格迥异的楼宇,但是在为楼盘命名时,这些智慧目光几乎都锁定在了“海”字上。于是当我们在城市里穿行时,就总能在不经意间同“大公海岸”、“悦海豪庭”、“海风花园”、“金海国际广场”这样的字眼相遇。
把形象视若生命的酒店业也在向人们重复着这样的事实。“海天”、“海景”、“海情”、“海晨”……就是冒着被人们误读的危险,这些酒店也不能割舍对“海”字号资源的钟爱。
其实,“海”字号的使用并不仅仅停留在大企业的大手笔中,记者家门口的小卖部就歪歪扭扭地写着“海红小百货”。至于说青岛有多少人给自己的孩子起名时用了“海”字,恐怕就更难以计数了。
专家分析指出,这种对“海”字号的钟爱,其实是对大海的钟爱,是渴望生活和事业更加开阔心态的自然流露。某种意义上,它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般地存在,浸润在我们这座城市的血脉里。(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