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日报>>一版
即墨优化环境不断拉长优势
2001年07月22日 01:32:18

本报记者

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开创工作崭新局面

  即墨优化环境不断拉长优势

  上半年个私经济缴纳税金九千多万元

  四方政策扶持带来良好回报

  上半年财政收入四成来自个私经济

  人事部门搭建个私人才平台

  3年为个私企业引进人才1.2万人

  本报讯即墨市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基础好的优势,优化环境,扩张规模,提高质量,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源。今年上半年,仅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即达9000余万元。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为营造个私经济的发展氛围,即墨市每年都召开相关会议,开阔思路,统一认识,制定规划,并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南下考察学习,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共识。工商、土地、供电等23家职能部门推出了具体的支持和保护措施,金融部门近年来发放的个体私营经济贷款占全市总贷款额的60%以上。

  有规模才有效益。即墨市首先把市场建设作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有效载体,自1999年以来,总投资达6.75亿元,先后建成了28处专业市场,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达10处,建筑面积过万平方米的16处,年成交额过亿元的9处,市场建设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为引导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即墨市还重点实施了名牌战略、开放战略和科技创新战略等三大战略。他们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扶持红领、亨达、好事中等一批私营企业走上了名牌扩张之路。如今,“亨达”产品已行销大半个中国,“红领”也凭其成功的企业文化,品牌价值上升到6000万元,被评为“中国公认名牌产品”。开放战略也为即墨的个私经济营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目前,即墨的工业园区集中了750多家私营企业,有5家私营企业还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园。不少私营企业还通过寻找合资伙伴,壮大了自身规模。即墨市还积极引导私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即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发展到16家,不少企业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本报记者)

  本报讯四方区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强领导,优化环境,使个私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如今,个私经济在四方区经济中已占据主导地位,今年上半年,全区财政收入的40%来自个私经济。

  目前,四方区个私经济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数量迅速增加,全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500多户,私营企业2500多户,平均年增长30%和38%;二是质量明显提高,全区已有10多家私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涌现了“洁神”、“华清”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三是个私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及区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1998年,个私经济仅占区财政收入的12.3%,今年上半年已跃升为40%。

  四方区个私经济所以获得如此成绩,与他们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环境、抓大扶优等政策措施密切相关。自1999年以来,他们已连续3年召开全区个体私营经济表彰大会。同时,四方区重点加大了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如建立起区街领导包点联系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查访制度等等。该区还鼓励个私企业积极参与企业改革,实现滚动发展,引导他们参与区属工业、商业企业的改制。(本报记者)

  本报讯市人事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的人事工作,把为发展个私经济提供人事人才服务摆到重要位置,通过加强人事人才政策扶持和措施保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事局经过深入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个体私营经济提供政策支持。他们提出,对到非公有制单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人事部门为其办理转正定级、职称评定、代办保险等手续,并享受国有单位的相关待遇,这一规定大大方便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3年来,市人事局共为个体私营企业引进人才12000余人。

  人事部门还运用市场运行机制,通过定期举办个私企业专场人才招聘会、赴外地招聘会、网上招聘等形式,促进人才向个体私营企业流动。

  我市是较早推行人事代理制度的城市,这种制度特别适合于个体私营企业,可为在个体私营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并协助个体私营企业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及时了解掌握人事人才政策和法律、法规。

  为加强与个体私营企业的联系,市人事局还建立了全市人事系统人事工作分片联系制度,将十几个大型骨干私营企业列为其中一片,由一位领导和一个处室分工负责,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这种有针对性的服务,受到了个体私营企业家们的欢迎。(本报记者)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让财贸工作实现新跨越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