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今晨专电对中国体育来说,北京申奥成功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国家体育总局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筹划未来七年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昨天,在等待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团第三批成员回京的过程中,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段士杰谈道:“奥运会申办成功,对我们的场地和技术都是考验。同时,对各个竞技体育项目也是如此。到了2008年,我们能得金牌的项目必须达到30个,才与举办国的地位相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60个项目的储备。要完成这个储备,必须从人才培养着手,也就是说要有几万人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实际上,在年初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就指出,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2008年奥运会后备力量。各运动管理中心也纷纷制定规划,提出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的目标以及相应的措施。
北京申奥成功后,许多运动管理中心已开始思考如何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争取更多的金牌,其中首要任务就是加紧后备力量的培养。排管中心表示,将下更大的力气抓好已制定的“八年规划”,要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好苗子,为2008年奥运会作准备。(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