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日报>>六版
我会站在击剑台上
2001年07月14日 04:45:11
杨劭琦(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铜牌获得者)

  我是在一种无比紧张的心情中等待着申奥的最终结果的。说实话,好多年我都没有这么紧张了,就是站在悉尼奥运会的击剑台上,手握重剑,面对奥运会的女子个人冠军进行比赛时,我的心情都没有像这次这么紧张。

  最终,当萨马兰奇宣布胜利属于北京时,焦灼、压抑太久的心情终于赢来了一次完美的爆发。我激动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忘情地挥动着手臂,好像不这样,就不能渲泄心中的那份快乐,那份欣喜。这时候,旁边的队友说,老杨,你怎么哭了?我才发现,泪水已经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一般的人们大概不太能理解,一个运动员和奥运会之间那份无法言说的复杂纠葛。说运动员的运动人生是在对奥运的梦样中展开的毫不为过。而在自己的祖国为梦想拼搏,那种感觉又怎能让人不激动呢。

  我是为了奥运会才从事击剑的。最早的时候我是在二体打排球,当省击剑队的教练选材选中我的时候,我问的第一句话是“击剑是什么?”,那个时候这个项目在我的脑子里是一片空白,虽然关于这个项目,教练不厌其烦地说了许多,但打动我的就是一句话,他说击剑练起来进步比较快,练好了的话很可能参加奥运会。就是为了这句现在看来多少有点虚幻的许诺,我站在了击剑台上。

  但通向奥运之路却不像说一个预言那么轻松。为了这个梦想,我付出了我能付出的一切。平时的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甚至每一次出剑,我都是在为这个目标奋斗。它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梦想。

  亚特兰大奥运会是我第一次冲击奥运,当时整个竞技状态处在最高潮的我们这批女子重剑队员,在预选赛中不可思议地输给了弱旅瑞士队,被淘汰出局。与奥运会的第一次相遇就这么遗憾地擦肩而过。当时我们都傻了,比赛结束后的气氛完全可以用窒息来形容。

  悉尼奥运会上,我们一路走来走得很顺利,在赢了所有强大无比的队手后,又一次输在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弱队的剑下,只得了铜牌。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奥运会,这两次冲击,两次磨砺,虽然没有达到自己梦想中的辉煌。但就在这冲击的过程中,我切实地感觉到自己的变化。奥运会带给我的,并不仅仅是不甘,不仅仅是失落,在那里我也学会了很多。

  现在,北京申奥成功了,2008,我已经34岁了,但我想信,我一定会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好,在自己的祖国,在亲人的注视下再次赢得冠军。因为我想不用等到7年之后,在雅典的奥运会上,我一定会在击剑的领奖台上站得最高。本报记者段晓东整理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我想坐在教练席上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