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老年生活报>>二版
记录时代的巨变
杨大妈有本“豆腐账”
2001年06月26日 08:45:12

孙献涛高滕

本报北京消息“豆腐账”是上海俗语,就是日常开支流水。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记者见到了作为国家级文物保存的20本“豆腐账”。

  据了解,这是上海国棉十九厂工人杨燕秀35年来记录的“豆腐账”,“革博”文物征集组组长陈禹介绍了“豆腐账”的征集过程。

  陈禹说,这是他从事文物征集以来最困难的一次。杨燕秀老人今年71岁,老人起初并不同意,她怕自己的家庭生活因此受到影响:本来是极平常的一件事,每个人都得过日子,每一家都有难念的经,把自家的账本放到博物馆里让大家看过来看过去,那多难为情。陈禹前后往上海跑了五趟,老人终于被说服了,同意无偿捐出“豆腐账”。

  这次展出的是杨燕秀1965、1980、1987和2000年的“豆腐账”。1965年所有的支出都是柴米油盐,最小的开支只有两分钱;到了1980年,账本上出现了一笔天文数字:电视机456元;1987年,杨大妈家有了第一笔存款:1053元,那年,老两口头一次游北京,买了29元钱的胶卷;到了2000年,一辈子省吃俭用的杨大妈用1800元为自己过了70大寿,这一年的账本上还出现了龟鳖丸、铂金项链等物品的名字。

  一位中年人感慨地说:我也记过流水账,过去的开支都很小气,一般不超过10元钱,记起来比较容易;现在每天开支的差距太大,从两块钱的车票到千儿八百的电器,记起来很麻烦。看来我们的生活确实大气多了。(孙献涛高滕)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半个世纪前的临时党证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