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晚报>>一版
少儿不教谁之过?
少儿暴力倾向引起读者热切关注
2001年06月20日 10:32:06
本报讯近日,本报连续刊发“13岁男孩差点勒死亲妈”和“11岁女孩持剪刀刺向同学”的报道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昨天,三十多位读者打了记者的在线寻呼,纷纷表达对少年暴力问题的关注,就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发表看法。综合电话内容,读者议论的焦点在两个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

  很多读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言语行为对孩子影响最大。从事过心理咨询的刘先生说,或许这些父母并不知道,他们打孩子时说的每一句粗暴的话,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从而导致孩子无意识的模仿,等这种意识成型以后,纠正起来就困难多了。

  曾经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的李树忠先生认为,学校的德育应当改进,孩子们听不进空泛的说教,老师应联系社会、联系实际事例给孩子们上课,不要让德育课流于形式。有的读者建议,中小学应加强法制教育,孩子的暴力倾向往往出于无知,是法制观念淡漠的表现,应该让孩子们通过学法,对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昨晚10时30分左右,青岛师范学校几名女生趁晚自习后、熄灯前的几分钟时间,拨通了记者的在线寻呼。她们认为,发生小女孩刺同学的事件,与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当有一定关系,如果老师不是告诉了小宇的爸爸,而是和小宇谈谈心,交流沟通一下,或许,小宇仇恨的种子就不会越埋越深。她们表示,在自己将来的执教生活中,一定会尝试着和学生做朋友,凡事通知家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仇瑰丽在线寻呼:192-1656316)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标本兼治倡廉洁我市展示反腐败成果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