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属于暴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与水灾、旱灾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前707年,明、清和民国时期几乎年年发生。《元史》叙述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地的一次蝗灾时说:“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治蝗工作,蝗灾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到70年代末,全国内涝蝗区、湖滨蝗区、沿海蝗区大部分得到改造,基本控制了蝗灾。
近年来,受异常气候(久旱必有蝗)、土壤沙化和盐碱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致使我国新蝗区不断产生,老蝗区蝗害反复,蝗虫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近年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蝗虫孳生环境变化,发生面积扩大,暴发频率提高。
目前蝗区主要集中在黄淮海沿线及其故道、沿海滩涂及陆地、新疆草原区等地。在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蝗虫大发生间隔期由原来的5年一暴发缩短到3年一暴发。1985年,天津蝗虫跨省迁飞到河北,1998、1999、2000年连续三年蝗虫大发生,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治蝗工作,广大植保工作者积极防治,蝗虫16年来未曾起飞成灾。新华社记者董峻(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