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晚报>>二十四版
中国电影节需要自己人的捧场
有感于上海电影节的国际A级
2001年06月12日 11:04:51

本报上海专电

中国的电影节需要中国电影人自己的捧场,不管它是否挂有“国际电影节”的头衔,因为只有吸引来了本土最具实力电影人的积极参与,才会在国际影坛上更具号召力。这是记者在采访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当中的最大感受,也是屡次采访国内电影节堆积在心的一种强烈感受,因为每次在电影节上出现的中国当红明星实在是少得可怜!

  中国的电影节,挂有“国际”头衔的就已有三个———长春、珠海和上海。其中上海的级别最高,与戛纳、威尼斯等世界几大电影节同属国际A级。但尽管第五届上海电影节再次高高地打出了“国际”的牌子,但跟上海没有关系的国内大牌明星却没见几个。

  明星,向来是电影节脸面上最耀眼的一块金,对中国影迷而言,奥斯卡、戛纳和威尼斯,总是会让我们领略到包括主办国在内的世界各国诸多大牌明星的风采。而我们的电影节呢?似乎只是所在地的一个地方性节日。于是,在长春电影节上,我们看到最多的是长影的老中青演员。同样的事情也出现在上海电影节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上海电影节期间,几项跟电影节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可谓是明星荟萃:张艺谋率领姜文、李保田、瞿颖等主创人员在电影节场外搞了电影《有话好好说》一个记者见面会,让在电影节上感到有些吃不饱的记者们饱餐了一顿;在“节中会”中国电影导演年会上,记者们意外地见到了葛优、邵兵等人……于是,在喜滋滋地清点着收获的同时,疑问也爬上了记者的心头,既然有这么多明星同时停留在上海,为什么在电影节上见不到他们的身影?是组委会没发邀请,还是像有的说法所言,是因为出场费的问题?还是说既然没有我的作品参赛参展,或是我根本得不了奖,我就不去了?

  本届电影节共有参赛影片14部,其中中国影片两部———《紫日》和《今宵月圆》,其中前者是上海永乐影视公司出品,后者的主演奚美娟是上影人,这就难免会招来“上海电影节其实是上海人的电影节”的闲言碎语。

  电影节开幕至今最大的锋头无疑属于香港电影人,他们首次在内地电影节上以电影周的形式进行集体亮相,叶童、王敏德、冯德伦、杨恭如、古天乐等片中主演的出现,在影迷和媒体中刮起一阵旋风,使原本老是由香港电影导演学会会长吴思远一人所扛的香港电影大旗,一下子丰满了许多。负责电影周的一位香港女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香港电影,因为电影是一个综合载体,它可以促进香港的旅游和经济发展。

  本届电影节惟一一位女评委、上海人潘虹称:上海电影节在前4届经历了一个宣传、扩大影响的过程,现在已经在国际上有了一个不可低估的位置。但记者的疑问是,和世界接轨,却为什么鲜见代表中国电影水准的电影人集体亮相呢?连自己当今的电影风貌都不能很好地展现,又从何而谈国际化呢?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热热闹闹举办一个个电影节的同时,在向中国观众介绍大批外国新片好片的同时,又该如何向世界推介自己的电影形象呢?(本报上海专电)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涉险过关的无赠票演出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