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从南到北,旱情似火,农田大面积受旱,城镇缺水状况加剧。新世纪第一年,我国又一次面临干旱考验的严峻形势。
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最新统计,截至5月底,全国旱田受旱面积达3.415亿亩,其中有6400多万亩耕地因墒情不足未能适时播种,有1100万亩耕地播种后未能出苗,干枯绝收面积445万亩。因旱有1580万人、114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另外还有2300万亩水田缺水栽插。面对严重旱情,旱区各地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投入抗旱工作。据统计,抗旱高峰期全国日投入抗旱劳力3040万人,
人们不免想知道,又逢旱魔肆虐,究竟因为什么呢?
天上无云地下旱。降雨量持续偏少,是旱情日甚一日最明显的原因。
今年入春以来,华北、黄淮大部、东北中南部、西北东部和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3到9成,一些地区滴雨未降。3月后,除新疆北部、陕西北部、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的有25到50毫米降水总量外,我国西北和华北的其余大部地区降水量不足20毫米,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和新疆南部降水量不足10毫米;西北和华北大部地区的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到5成,部分地区偏少7到9成。尽管5月下旬,长江以南地区出现较强的降雨过程,湖南、广西、海南、重庆、云南旱区作物的受旱状况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但因前期旱情严重,降水产生的径流少,水田缺水仍然严重。内蒙古中部部分地区有降水而旱情有所缓解外,北方其它地区仍无大的降水过程,旱情持续发展。
高温大风,是造成干旱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月,我国西北和华北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到3摄氏度;4月中旬和5月中旬,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东北西部的部分地区又出现了最高气温接近或超过历史同期极值的干热天气。自5月17日以来,天津市已连续4天出现高温天气,19日最高气温达到38.4摄氏度,武清区最高达到39.5摄氏度。今年入春以来,北方大部地区连续出现7次大的大风扬尘天气,土壤失墒严重,旱情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目前旱情发展的,还有跨年度的重要原因。
近10年来,全球气候一直呈现变暖趋势,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日益频繁,这就使得我国近年来降水量少而高温、大风等异常恶劣天气明显增多。据气象部门统计,从1999年夏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持续偏少,1999年夏季至初冬,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降水量偏少1到5成。2000年春,北方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5到9成。在内蒙古一些地区,一年内6级以上大风天气有40多天之多。
在山东半岛、海南岛等沿海地区,除入海江河水外,每年的台风降雨,是地表蓄水的一个主要来源,而前两年里登陆台风较小较少,就成了目前上述地区缺水干旱的一个跨年度原因。
而在华北地区,很多地方地下水长期超采,水位持续下降,使大量机井干涸报废,使井灌地区春播春种用水极为紧张,乡村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去年,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大旱灾,造成各地水资源短缺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北方大部分地区,很多中小河流断流,中小型水库和塘坝也已干涸,大中型水库普遍蓄水不足,一些重点水库已在死水位以下运行,这使得因天气气候原因造成的干旱,更加有雪上加霜之势。
据国家气候中心的年度预测,今年全国大部地区降水可能偏少,前期干旱较重的华北、西北大部及东北一些地区的旱情还将有所发展,抗旱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各地各级政府要以解决城市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问题为中心,立足于最困难的局面,及早做好抗大旱、长期抗旱的准备。新华社记者王立彬张晓松(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