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日报>>五版
大学梦,他们欲圆还休
2001年06月07日 02:03:15

本报记者刘淼

本报讯昨日,市招办发布最新信息:今年我市超过25周岁的普通高考考生只有15人。虽然说结果属意料之中,但是这个高考小群体的诞生所形成的冲击力可与有数万人的报名总数抗衡。这也充分说明,这个群体要与应届高中毕业生那样轻松步入考场,还要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据悉,我市大龄考生中11人来自市区,4人来自郊市区,最长者为39岁。

  今年春节过后,教育部放宽了高考报名条件,“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已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意见》中存在了20年的这个条款被隐去,一时间为人们津津乐道。

  于是,类似“七旬老翁考大学”、“沈阳一62岁老汉要考辽宁大学数学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社会上一片沸沸扬扬,煞是一副全民皆考的模样。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报名陆续开始,人们很快又发现大龄考生报名的热度远不如初闻报名条件放宽时来得热烈,青岛也不例外地遭遇这种境遇。

  为何许多人对这一承载无数梦想的机遇不敢亲近?

  今年26岁的张女士是一位10个月孩子的母亲,“现在只要有人照看孩子我就学习,我对自己有信心”,只是一个职业学校毕业的纺织厂女工,她面临的挑战是可想而知的。很自然,张女士今年没有报名。

  大龄考生的高考跋涉比应届高中毕业生要艰难许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龄考生对记者说,别的先不说,单是5门考试科目高中3年的教材就不容易凑齐,书店里不经销,高考结束后还将教材保存完好的学生也不易找到。并且,虽然近几年高考在内容和科目设置上一直在改革,死记硬背的题目减少了,考查能力的题目相应增加,但是仍需要考生记忆大量的知识点、研究应试技巧,我离开校园这么多年了,如何能与每天接受训练的高中毕业生竞争?

  这位考生说的还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另一位大龄考生谈的问题更多一些,他说,我们面临的不单是学习上的挑战,更大的困难来自生活和心理。我们大多有各自的工作,有的已经成家立业,要在经济上自立,甚至面临养家糊口的压力,重返校园意味着要失去经济来源,将来毕业后还要重新择业,毕业后我们的工作会比现在好吗?最糟糕的是,万一考不上,单位会不会“不计前嫌”?此外,我们这个年龄考大学毕竟是新鲜事,周围的亲友、同事会不会认同?

  太多的未知数存在于这些有意高考的大龄者的脑袋里,让他们很难迈出报名的第一步。

  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无疑是今年高考最大的改革,教育部门和社会如何为大龄考生这些勇敢者营造发展的空间?大龄考生加盟高等教育会带来怎样的革新?

  这些都是引人思索的问题。(本报记者刘淼)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孩童公共场所学开车:“胡闹”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