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前,患感冒的王女士按医嘱到某药店去买阿莫西林胶囊。可是店员一下子给她拿出来两种包装不同的“阿莫西林”,还介绍了几种据说效果更好的药。到底买哪种?王女士犯愁了。据悉,像王女士这样的买药者大有人在。专家建议,市民应适当学点“购药经”。
医改以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到药店买药。但是,一直习惯于在医院医生开方、药房取药模式的人对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采购普遍存在盲目性。日前,记者在采访我市医药卫生界部分专家时,他们一致建议,市民应尽可能多地学习一点购药常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条:到正规药店买药,选择适合自己经济能力的药品,适当讨价还价。
专家们认为,到正规药店买药是最重要的,且不可贪图便宜到一些进货渠道不规范的小店去购药,以免花钱买假药,危害健康。
其次,我国生产药品的企业有很多,同一种药常常有好几家药厂都生产。其中,部分药厂通过了GMP制药企业质量规范认证,因其质量管理水平较高,所产药品零售价一般都高于非GMP企业生产的同一种药,有的要高出约50%。专家认为,病人可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购药效相同、价格适宜的药品。
另外,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只限定药品最高零售价,而不规定最低价。许多药店特别是民营药店直接从厂家进货,出售时价格比较灵活,只要不高于国家规定的最高零售价即可。因此,在购药时特别是大量购买时可以尝试与店家讲讲价。有些药是有讨价还价余地的。(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