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岛日报>>五版
第五个篮球该不该买 “六一”礼物引出的话题
2001年05月24日 03:05:51

本报记者刘淼

本报讯“我还要一个篮球,这样我就有五个篮球了”,一个7岁模样的小男孩对着妈妈大声叫到,“六一”前夕记者在商场偶遇的这一幕发人深思,究竟什么样的礼物才是最好的?

  当记者向那位想要第五个篮球的小男孩询问缘由时,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一个篮球玩坏了,还可以用第二个,第二个玩坏了可以玩第三个,他小小年纪已然学会给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据说他的四个篮球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姥姥买的。

  这是不是偶然现象?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某所小学,倾听这些节日小主角的愿望时,却发现这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绝非偶然。

  “我再要两个机器人”,“我还要双溜冰鞋”……说到“六一”的礼物,一年级的小学生“炸了锅”,但是他们的愿望随意性很大,不少孩子想要的礼物都是自己已经有的,而且他们之间的攀比心理很重,听到别的小伙伴要什么样的礼物,自己马上也有了相同的愿望,全不管这件礼物是不是缺少,是不是真正喜欢。还有,他们都想不出“六一”会有些什么新奇有趣的过法,无非是吃顿洋快餐,或去广场转转。

  或许,中国的父母最不会对孩子说“不”。礼物,是伴随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尤其是“六一”的礼物,所有父母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六一”是孩子的节日,满足他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何才能让他们品尝满足的欢欣时收获更多?

  童年于记者来说已然远去,但是“六一”的记忆仍历历在目。这些经历都给记者的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历史迈入21世纪,物质积累远比那个时代丰厚许多,可是“六一”的快乐好似并未同比增长。多几个篮球、机器人之类的“六一”礼物,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这种短暂的物质满足会不会给他们留下长久的收获?在“六一”即将到来之际,家长们有没有思考,究竟怎样的节日礼物才能让孩子们更有收获?

  “六一”带来的思索确实有很多。(本报记者刘淼)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下一篇:

一次就业率在88%以上青大毕业生社会受欢迎
 

网站简介 会员注册 广告服务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主编信箱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532-2865859转3059 传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