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gif (2897 bytes)title2.gif (2626 bytes)title3.gif (3533 bytes)
首页>>青岛日报>>五版
 
北京“国际周”:长于市场
[05月21日 01:41]
热热闹闹的第四届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已经结束,与前三届相比,本届国际周的内容更加丰富,成果更加丰硕。为期6天的国际周上,签约项目总计823项,总成交额79.2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1.52%。其中投资类项目总投资为74.18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93.6%,外资项目62.85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84.73%,高科技项目总投资40.74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4.92%,北京项目147个,外省项目676个,总投资额为31.93亿美元,外省项目投资总额所占比例有去年的34.42%上升到43.05%。

  翻开“国际周”短短仅四年的历史,一系列直线上升的数字表明,北京市“国际周”在政府支持、事业单位自主运作的市场下,如一条游弋自如的鱼,慢慢地成长起来。

  据“国际周”组委会负责宣传工作的吕主任介绍,自第四届起,“中国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开始同时启用“中国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的名称。这标志着国际周在举办的理念、模式和方法上正在向国际博览会方向转变。

  1998年,北京市首次提出“首都经济”的城市发展战略,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首都经济的核心和重点。为推动这一战略的实施,北京市决定每年5月定期举办“国际周”,旨在为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提供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交易平台和商业合作机会。通过展览展示、论坛演讲、技术交易、经贸洽谈,在高科技与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人才市场间搭建联系的桥梁,以促进高新技术的成长和产业化进程。

  “国际周”从最初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位国际知名人士组团参加,到本届发展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个政府、企业代表团近2000人到会;展览规模由第一届的1万平方米,增加到本届的10万平方米;从一开始的8万参与人数增加到今年的80万,签约金额由6.3亿上升到79.22亿;专题论坛讲演人数和经贸洽谈会的客商均增长了数倍;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更新和增加。从最初的集高新技术贸易展览会,专题系列报告会以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和经贸洽谈会为一体的大型活动到今年增加了现代农业、科技奥运、个人科技项目展示等内容,并针对“入世”和“申奥”问题相应地增加了“入世与国际合作论坛”等项目。国际周规模也有往届全国农业的展览馆“一处搭台”到现在增至以中国国际展览馆为主展场,在北京展览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华世纪坛、锦绣大地展览中心等北京八大主要展览地设专业展区“多处唱戏”的局面,用主办者的话来说,就是要形成“国际周在北京全市开花的态势”。可以说,第四届国际周开展期间,几乎北京所有的五星级以上宾馆都派上了用场。

  “国际周”发展起来了,并且以日趋壮大的声势向前发展,许多人开始关注到了活动的承办者———北京市贸促会会长姚望。

  从国际周目前的发展来看,北京市贸促会会长姚望的确是一个聪明人,四年前,正是专业展吃香的时候,他却提出了举办国际周的主意,而这个以科技成果交流和技术贸易为主的综合性展览和经贸洽谈,办着办着就成了个北京的标志性国际活动,提起北京就想起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也随着国际周的举办越来越深入人心。事后说起当时的思路,姚望说:“是知识经济给了我灵感。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贸易从传统的货物贸易转为技术贸易,将知识变为商品。国际周一下子就抓住了高新技术本身的共性: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贸促会有关负责同志还解释,国际周越办越成功,关键是抓住了市场发展的方向,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的确,从第一届国际周只是小规模的交流和贸易洽谈到现在第四届加大国际化程度,更加注重技术交易,体现新经济观念和增加群众参与性;从前几届只是在论坛上关注的风险投资到现在开始了具体的操作;“高科技保险”、“知识产权保护”、“二板市场”、“风险投资、融资上市”、“WTO”,以前老百姓很少接触的新名词一下子成了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第四届“国际周”的内容更加新颖、具体、范围更加广泛了。综观几年的发展,“国际周”的发展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思路,那就是以市场发展为导向,以前瞻性、社会性为特点,在前进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从以往顺应人们的想法发展到引导人们的意识,从而在众多的展会中站住了脚跟并展露出自己独特的风采。据国际周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几年的摸索,国际周已经在活动内容、展示手段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综合性国际盛会的特色和相对固定的活动模式,并得益于强大的政府支持与广泛的社会参与,形成生命力强盛的根基,目前的国际周正在打造成世界品牌。“与国际管理规范接轨,将国际周打造成世界品牌。”

  对第四届“国际周”的深刻感受,用专程从青岛赶来的青岛市副市长周嘉宾的话来说就是内容广泛、规模庞大,让人目不暇接。它不仅涉及到了科技前沿的东西,而且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入世”等都突出出来。一个展会的成功,不在于展什么,而在于抓什么,在他看来,第四届“国际周”以开放的思路、高涨的热情、高层次的水平和有条不紊的组织,将人们当前最关心东西展现出来,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他特别指出,目前“国际周”的市场化运作已经比较成熟。其中,本届“国际周”充分发挥了社会中介的力量,吸纳了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合作,将一个庞大的活动搞得既有形式也有内容,确实值得学习。

  本次国际周展览的总协调、北京市贸促会分管展览副会长储祥银教授告诉记者,本次“国际周”展览会,作为组织者,我们做的是把握大方向,落实参展企业、安排展位、把握进度和质量,而把一些具体的细节留给市场,通过市场来分配和运作。本报驻京记者鞠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