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gif (2897 bytes)title2.gif (2626 bytes)title3.gif (3533 bytes)
首页>>青岛日报>>五版
 
眼睛向下找到新路中小医院转向社区
[4月10日 2:58]

本报记者王丽艳

本报讯在医疗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中,我市部分中小医院看准社区医疗的发展前景,把医院重心逐步向社区转移,找到了一条新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新路。市南区浮山医院是一家区属二级医院。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发展受到限制,就医环境和技术设备难以与大医院抗衡。特别是面临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一步如何生存和发展?该院把突破口选在了社区。仅在1999年下半年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就在西起湛山、东到辛家庄的广阔区域内设立了7家社区诊所,加上原有医疗点,该院的社区诊所总数达到了14个。隋在军院长对记者说:“我市的东部地区医疗机构较少,而随着居民的增多,就医需求在逐年增长。看准了这个市场,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近几年来我们在东部社区医疗上下功夫,而且已经取得了成效。”据悉,该院去年的收入比前年增长了三分之一,而社区诊所的收入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57%,成为医院经济的新增长点。四方区二院是我市另一家把重心转移到社区医疗上的医院。谭美青副院长告诉记者,社区医疗现已成为该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带动了医院各项业务的开展。去年,该院社区收入占到了医院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实现了医院发展重心的转移。除市南区浮山医院和四方区二院把重心转向社区外,我市多数医院都在发展社区医疗上加大了力度,特别是市南区医院、四方区医院、骨伤医院等中型医院,社区医疗的分量都在逐年加重。在提高整体医疗水平的同时把触角日益广泛地伸向社区,学会两条腿走路,已经成为医院的共识。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了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目前在我市部分医院,医务人员开始抢着到社区诊所去工作。浮山医院的隋在军院长说,以前,我们要硬派医生下去,社区诊所里往往都是一些老大夫。现在,年轻的、技术好的医务人员争着要去。这就为社区医疗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采访中,多位医院负责人表示,社区医疗包含卫生保健、康复、养老等极为丰富的内容,潜力非常大,将是今后医院发展的重要空间。(本报记者王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