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8日电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结果,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33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比80年代末下降了4个千分点,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平稳度过了建国以来第三次生育高峰期,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且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号公报今天上午公布了这次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国务院新闻办今天上午举行记者招待会,国家统计局局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朱之鑫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号公报内容进行评说时作上述表示。
他说,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配合下,经过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已经圆满完成。目前,普查全部资料正在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
对于这次快速汇总结果,朱之鑫认为除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外,我国人口变化还有其他5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这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的粗文盲率(15岁及以上文盲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2%,比1990年普查的15.88%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平均每十万人中具有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变化较大,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增长了39%;具有初中程度的增长了45%;具有小学程度的下降了4%。九十年代我国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速度之快是建国以来少有的。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十年来我国落实扫除青壮年文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所取得的成果。
老龄化进程加快。这次人口普查反映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89%,比1990年人口普查下降了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1990年人口普查上升1.39个百分点。这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特别是人口生育水平的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少数民族人口有较快增长。这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普查的8.04%上升为8.41%,表明少数民族的增长速度高于汉族。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家庭户规模缩小,主要是人口控制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63.91%。同199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这表明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