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但关于他的众多传记,都忽略了一段史实,即作为和平主义者的爱因斯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如何通过为美国海军工作,以支持和帮助反法西斯阵营的。
关于这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最有发言权的是发明粉末表面积经典测定法的匈裔美籍著名化学家布鲁纳(1903-1986)。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第二年9月,布鲁纳被美国海军委任为海军上尉,在军械局负责高爆炸药研究。一次在军民研究机构的联合讨论会上,有人提起爱因斯坦,布鲁纳就问为什么不去找他一起工作?答案总是:“他是一位和平主义者,除了他的统一立场论外,他对任何实际的问题都不感兴趣了。”当时布鲁纳并不知道希特勒在德国掌权后,爱因斯坦曾公开改变了他的和平主义观点,也不知道他对实际工作问题同样也有兴趣。但布鲁纳却直觉地认为爱因斯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因此他决定去试试。
1943年5月16日,布鲁纳到普林斯顿拜访爱因斯坦,并征询他是否愿意担任海军高爆炸药研究的顾问。爱因斯坦极为高兴,马上答应了。他表示,自美国参战以来,从没有人找过他为战争出力,为此他深感懊恼。他说道:“人们想象我只对理论有兴趣,对实际问题没有兴趣,这是不对的;我在苏黎世专利局工作时,就曾参与过许多发明的工作。”布鲁纳接着说:“那好吧,你被雇用了!”两人相对大笑。5月31日,爱因斯坦就与美国海军签订了合同,报酬为每天25美元。世界最伟大科学家所得到的顾问费只这么点,就算在当时也是很少的酬劳。
爱因斯坦成为军方顾问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许多人,包括海军低级军官至将军,都跑去问布鲁纳:“爱因斯坦真的和我们一起工作?”当得知真是如此时,他们都更加坚信反法西斯战争一定会胜利。一位朋友还戏称布鲁纳为爱因斯坦的“老板”,布鲁纳也为能得到这头衔而十分得意。
布鲁纳第二次拜访爱因斯坦时,带去了请他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即鱼雷起爆的最佳位置在哪里?研究显示爆炸引起的冲击波有三个特征,即峰压、总冲量和放出的总能量。若起爆位置在前端,可得到最大峰压;若在后端,可得到最大总冲量;但爆炸放出的总能量与起爆位置无关,这样问题就成为三个特征中何者是造成最大破坏的关键。
爱因斯坦想了大约十分钟后,选择了总冲量。几天后,布鲁纳收到爱因斯坦的一封信,信中说明经过进一步考虑,他改变了结论,研究总能量才是关键,并详细说明理由。后来通过实验证明爱因斯坦的最后结论是正确的。
这一时期,曾有许多科学家就高爆炸药的研究征询过爱因斯坦的意见,其中就有当时杰出的青年科学家,后来成为第一个也是迄今惟一的两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的巴丁,和因创建绝对反应速度理论而闻名全球的化学家艾林。在此期间,还发展了新的更有效的高爆炸药,并通过海陆空三军在战争中打击了法西斯德国、日本及其盟国。当然,这些发展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其中也包括爱因斯坦。不过爱因斯坦最独特的贡献,还是由于他的参与,大大鼓舞了研究队伍的士气。
1943年7月,爱因斯坦刚与海军签订合同不久,他曾写信给一位朋友,信中说:只要战争继续下去,他就会为海军服务,而不考虑其他工作。爱因斯坦与海军的合作共3年,他与海军签订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合同,自1945年7月1日起,至1946年6月30日止。但因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爱因斯坦的顾问工作实际上也就停止了。原子弹在广岛的爆炸,震动了许多人,特别是爱因斯坦。1946年4月布鲁纳最后一次拜访爱因斯坦,发现他正在为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而忧虑。布鲁纳代表美国海军、军械局和他个人向爱因斯坦表达深切的谢意,爱因斯坦反过来感谢布鲁纳使他有机会参与了反法西斯战争需要的研究,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他们在激动的气氛中道别,这是两人最后一次相会。之后,为了防止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爱因斯坦致力于裁军和建立一个世界政府的工作。为了这个理想,他付出了全部精力,直到1955年逝世为止。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