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gif (2897 bytes)title2.gif (2626 bytes)title3.gif (3533 bytes)
首页>>生活导报>>四版
 
三次降低300种药品价格,幅度高达十多亿元,那么―― 患者得到实惠了吗
[3月20日 2:41]
新华社上海3月19日电去年以来,国家计委三次降低300种国家定价的药品价格。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百姓在欣喜之余,仍感到手中的药费单子沉甸甸的,幅度高达十多亿元的药品降价,似乎没有带给患者明显的实惠。

  记者在一家医院随机选取了几份药品费用清单,在高血压患者的单子上,记者看到最多的是“丹参滴丸”、“络活喜”等药物的名字,过去常见的“复方芦丁”等则很少见。一位药剂师告诉记者:“两三年前治疗高血压,10元不到的麝香保心丸就是好药了,复方芦丁只要1元9角,降压片也不过5元钱。现在,50元的络活喜只有7粒。一张高血压方子动不动就要两三百元。”

  为什么同样的病,药价却身价百倍了呢?这位药剂师说:“一是大家都觉得贵药、新药质量肯定要好一些,二是开贵的药医院的利润也高些,再有就是一些便宜的药根本就不进了。”

  记者发现,一方面国家、地方药政部门三令五申控制药价“虚高”,一方面一些常用药品却在悄然涨价,同样的一种“感冒退热冲剂”,1998年是5元左右,如今卖10元3角,同样的“六味地黄丸”,从7元涨到了13元8角……如今感冒发热病人到了医院,医生开些“先锋六号”、抗菌素、头孢类药品,一张帐单就到了三四百元。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药品从出厂到病人手中,价格往往要涨10倍以上。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医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医疗单位之间的利润分配问题。由于政府药价主管部门人手严重不足,无法全面准确地核定药品价格,大多数药品的开价,是由生产商自己报价。高额的药品流通费用,造成了生产商要高开药价,保证自身的利润。国家规定,药品批发企业可给予医院15%的利润作为国家对医院投入不足的补偿,而在实际上,高额的回扣、公关费、广告费用,最终都背负在病人原本就已经沉重的肩膀上。”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药品降价,只是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第一步,只有改变了产生药价虚高的机制,关系千家万户的药价才能真正降下来,病人看病吃药才能真正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