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大师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又号南阜山人,1683年出生于胶州(即今胶州市)城西南三里河村一小官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熏陶,毕生献身于书画艺术,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高凤翰善诗文、长书法、精绘画,早年已颇有造诣。中年之后名声大震,世人称其诗、书、画为三绝。高氏55岁右手病废后,改用左手,其绘画艺术非但无退,反而大有长进。其左手绘画作品,笔力圆劲,奔放沉着,超然特出,更为世人所称道。
高氏喜收藏、精鉴赏,遇有所好金石书画文物之类,虽典衣质裘亦多方购置。他喜蓄砚,藏砚多至一千余方。
高氏自谕“印癖”。所制印章,全法秦汉,苍古朴茂,罕与俦比。左手刻印,别有情趣,拙中得势,为世所推崇。
《增修胶志》称高凤翰“具经(世)济(民)才”。1728年应举“贤良方正科”,考列一等。次年授安徽歙县县丞。他上任后,体恤民情,关心百姓。他监泰州坝时适逢蝗灾,面对贪官污吏,作《捕蝗谣》:“……刀笔杀人,不能杀蝗,蝗食苗,吏食瓜,蝗口有剩苗,吏口无遗渣。儿女哭,抱蔓归,仰空号天天不知,吏食瓜饱看蝗飞。”真实地揭露了官吏殃民、纵蝗不捕、反害百姓的丑恶嘴脸。
高凤翰所处的时代,正是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之时,读书人除参加科举考试之外别无出路。高氏空有其才,然生不逢时,终以一个“县佐”小官沉浮江南十余载。后潦倒去官,流寓扬州,晚年困于贫病,典质一空。1749年卒于故里,年67岁。墓葬于胶州东辛置村后,挚友郑板桥为其碑石书丹。段祥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