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影院每年收入是20多亿元,观众达数百亿人次;而在今天,总收入还不到10亿元,观众只有几亿人次,电影观众的流失令人惊叹。
针对上述问题,政协委员们在会议的发言中说,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的低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种娱乐方式的兴起,与居民收入不太适应的高票价,以及电影创作能力、发行环节与电影版权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等已成为制约电影消费的原因。特别是一部电影刚公映或者还没有公映而盗版光盘已经遍布大街小巷,对电影事业的损害格外严重。
怎样才能吸引观众回到电影院来?对于这个问题,王兴东委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文化的挑战只有用文化去应战,文化的竞争只能用更优秀的文化去较量。文化产品竞争力体现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我们不能一强调弘扬主旋律,就忽视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也不能一讲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可以任由不良产品泛滥。二者不能对立起来,应有机结合。”
李前宽委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即将加入WTO,意味着每年将有20部大片进入中国市场,而且每年还有增加。外国炮舰成群结队的开来,我们还能用小舢板、小篷船去与之抗衡吗?中国电影曾有过辉煌,虽然今天被电视、光盘、网络等冲击,但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任何艺术取代不了的。为此,国家要加大力度去关爱它、研究它、保护它。另外,要加快电影立法的步伐。”
政协委员们认为,中国电影只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为电影市场创造良性的竞争环境,给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影片和服务,才能培养观众电影消费的习惯,从而使电影重回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