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肿瘤、脑瘫、不孕……近年来,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医疗广告屡见报端,铺天盖地;各色“神医”粉墨登场,宣称已经攻克了一个个医学上无法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这样的广告,报纸也能登?”在政协医疗卫生界委员驻地,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教授傅民魁委员气愤地站起来,打开抽屉,拿出一叠报纸,一张张摊在床上向记者展示。
粗硕的字体,夸张的标题,粗俗的内容,全都是些医疗广告。
医疗广告泛滥,上当者日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此深恶痛绝的傅民魁等医卫界委员已连续数年递交提案,要求有关部门彻底整顿医疗广告市场,加强管理,惩治乘人之危诈取钱财的“骗子”。
有关部门虽然接连发出通知,也采取了措施,但收效甚微。医疗广告仍然铺天盖地涌上报纸、广播和电视,只是手法更加狡猾,操作更加隐秘:性病改称泌尿系统疾病,有的附上众多治愈病例,让患者不得不信。
药品是药品,医疗是医疗。傅民魁委员界线分明,态度鲜明:“药品广告已经有法可依,刚刚颁布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广告做出了规定。但医疗广告的立法至今没有搬上议程,我们不能不再次发出紧急呼吁。”
今年的政协大会上,当傅民魁委员再次痛斥医疗广告泛滥时,得到了全组48位委员的热烈响应,医药卫生界委员们联名递交提案:尽早封杀这些害人骗钱的医疗广告。
“你们看看,这是一本北京刚刚出版的刊物。”傅民魁委员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又拿出一本杂志,一一数着上面的广告,“整本刊物中有21个医疗广告,而性病广告就有17个。”
“这些广告宣传的真那么神吗?我看不然!”傅民魁委员又翻开一本粘满剪报资料的笔记本,查阅着“证据”。
北京海淀区有一家医院,长期刊登神乎其神的医疗广告,吹嘘“专家汇聚,特色治疗,医术精湛”,一时间,从全国各地“钓”来了不少治病心切的患者。医院里“悬壶济世”的老“中医”一番诊断后,就开出一大堆自制的高价假药。卫生部门查处这家医院时才发现,老“中医”对最基本的医学知识竟一窍不通,而“送子观音”也不知道自己送的是什么药。
“这样的广告害人不浅!”坐在一旁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王国治委员也拍案而起,“许多患者为了一线生机,借债卖房,倾家荡产,千里寻医,结果钱财损失不说,还贻误病情,耽误治疗。这样的广告实际上是在‘杀人’。”“还有些医疗广告貌似新闻,更让患者真假难辨。”王国治委员指着报纸上的一条消息说,“这种软广告危害性更大。”
医疗广告为什么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
“你发财,我沾光。”两位委员异口同声,还是利益驱动使然。无论是所谓“名医”,还是“幕后黑手”,或者某些新闻媒体,都是一条线上的既得利益者。
如今,医疗广告固然已变成一些江湖骗子自我“包装”后大发横财的“点金术”,而更为骇人听闻的是,“名医”造假已经形成了流水线,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只要肯花钱,通过各种手段,一个略通医术者不长时间就可能被捧成再生“华佗”,祖传名医。
“真正的名医,没有一个是靠广告吹起来的。一个医院、医生的名气是靠诚实可信、医术精湛、患者的信任取得,而不是靠广告获得的。”
医疗广告泛滥,也再次暴露出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屡屡禁止,却始终不见效。是监管不力,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医疗广告到了必须坚决治理和取缔的时候了。两位委员开出根治医疗广告“顽症”的“药方”——
“建议首先立法,禁止刊登非法医疗广告。”
“其次是加强监管,工商管理部门加大打击力度。”
“第三是积极发动群众力量,
实行举报非法广告有奖制度。”
“同时,新闻单位要增强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不给江湖骗子谋财害人的机会。”
“医疗广告牵涉面极广,利益网极大,牵一而动百,我们要为消除这些非法医疗广告进行不懈的努力。”傅民魁委员的神情果决而坚定。新华社记者翟伟李斌(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