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gif (2897 bytes)title2.gif (2626 bytes)title3.gif (3533 bytes)
首页>>青岛日报>>五版
 
琉璃墨香溢满京华
[2月26日 2:37]
二百多年来,琉璃厂以其独特的文化经营内涵,为一代代文人学者所钟情,如纪昀、张船山、吴梅村、魏源、林则徐、龚自珍和鲁迅、郭沫若、齐白石等——

  琉璃墨香溢满京华

  正如现在不可能与历史截然割开一样,一座古老的城市,不管它再怎样现代,也总会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京琉璃厂文化一条街,便是游走在这座现代化城市中的一缕古老气息。

  漫步在这条一里左右长的街道上,看着身边鳞次栉比的古旧书店、古玩铺、南纸店,再加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常常会产生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但身边碧眼蓝发的外国人和不时响起的叽里咕噜的外语又会将你唤回现实。

  虽然对琉璃厂卖的这些古老的东西了解甚少,但是所住之处离它比较近,没事的时候,便一个人沿着这条街从头走到尾,每个店铺每个店铺地逛。因为常看不买,时间久了,也就和这里的工作人员面熟了,见了面就互相打个招呼。

  一直不太喜欢去翻看一些专门介绍某一事物的书籍,总觉得那里面的许多东西是生硬的,而与人聊天不仅能得到好多书上没有的东西,而且,所闻之事都是活生生的,如同发生在身边。常常是搬个凳子,坐在一位老人旁边,听他讲琉璃厂的历史。周围是古香古色的书籍或者文物,耳边回荡的是浓厚的北京话,讲述的是以前的老故事,真有些不知身在何处、今昔何昔了。

  通过老人们断断续续的讲述,慢慢地便也了解了琉璃厂的过去。位于和平门外的琉璃厂,辽金时为城外海王村,明清时在此开设烧琉璃瓦的窑厂,因而得名。清中叶窑厂外迁,逐渐发展为“九市精华萃一衢”的文化街。20世纪60年代前尤以每年春节时厂甸庙会最为著名。20世纪80年代被翻建一新,青砖漫地,仿古店铺鳞次栉比、青堂瓦舍、雕梁画栋、俨然明清市井。五十余家店铺以经营古旧书籍、文物字画、碑帖拓本、纸墨笔砚为主而驰名。其中不少为百年老店及特色商店,如荣宝斋、一得阁、汲古阁、来喜阁、庆云堂、中国书店、古籍书店等。

  200多年来,琉璃厂以其独特的文化经营内涵,为一代代文人学者所钟情,如纪昀、张船山、吴梅村、魏源、林则徐、龚自珍和鲁迅、郭沫若、齐白石等。据说,他们每每驻足于此,流连忘返。“画毂香骢络绎停,市上贵游争玉卷”便形象地描绘了琉璃厂当时的繁荣。

  一直在荣宝斋工作的张大爷说,琉璃厂的真正兴盛是从乾隆年代开始的,“说起现在的名气,还真不如那会儿旺呢!”他告诉记者,他的爷爷也是在这儿工作的,好多事是从爷爷那儿听来的。他告诉记者,乾隆修《四库全书》那会儿琉璃厂开始红火。全国文人聚集北京,当时的书店多至三十余家,加之清代考据学的兴盛,琉璃厂就形成了文人游集的场所,来京的文人都以到琉璃厂买书为乐事,那时来琉璃厂的人很多,琉璃厂的东西也极具价值,“很多很值钱的东西花一两角钱就买到了,但是现在这种事再也没有了”,“一个文化大革命毁了不少文物,也把文物价格推了上去。”

  张大爷说,现在来这儿的人还是很多,尽管有潘家园、红桥市场等地方的威胁,还是有好多人经常光顾这儿,有中国人,也有一些外国人,“他们都是奔着琉璃厂的名气来的”。他还告诉记者,现在琉璃厂的东西包罗万象,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玛瑙玉翠、陶瓷、钱币……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不过这些东西也都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

  张大爷这话着实不假,一位买了一幅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字画的浙江顾客说,“我感觉只有到了这儿才像真正到了北京,这儿似乎到处透露着一股过去那种特别长久的味儿”,因此,他每次来北京,都要到这儿“淘”点东西才回去,一来二去,现在家里也摆了好多这些东西了,但是让他苦恼的是自己不太识货,有些东西太贵,他每次都需要很辛苦地打价。在他诉苦的时候,旁边一位不到40岁的男士也正在与一位卖字画的女老板讨价还价,看他与老板侃价的样子,是知道这里的货色到底是什么样的那种人。最后,一副标价800元的古代仕女图硬是让他300元买了下来。“大家都是同胞吗,便宜也便宜不了别人。”女老板边包画边说。也许是交易成功了,这位来自香港的洪先生很有些自豪地告诉我,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来琉璃厂是朋友介绍来的,感觉这儿很好。

  中国人与中国人做买卖还好说,要是有了外国朋友,这买卖可就稍微有些麻烦了。为了对付这种语言不通的事儿,几乎每个店铺都准备了几本外文词典,以备不时之需。卖的时间久了,除了“YES”“NO”以外,一些老板也慢慢地会说简单的外语,譬如“多少钱”等这些,实在不行了就用手势比划,那时就看彼此的悟性如何了。

  汲古阁一位中年的工作人员说,“现在的外国人比以前的精明多了,讲价讲的特狠,一不同意,扭头就走”,看汲古阁外面那位与一位外国姑娘讲价、五十出头的老大妈正作出砍脖子的手势你便知道这句话的真假了。凑上前去探个究竟,原来是对方要买两个龙珠,一开始大妈要价50元,后来降到最低30元,但是对方一口咬定“Twenty—Five”,这位大妈表示是不可能的,尽管她作出砍脖子的姿势,但这位来自巴西的索菲小姐还是没有买,说声“Sorry”后转身走进了一家卖印石的店铺。

  店铺里面还有三个外国朋友,看样子他们是一起来的。已经是下午快6点钟了,店里仅有的两个售货小姐显得有些忙乱。因为是跟在这位外国朋友后边进来的,我便被售货小姐当成了她的朋友。其中一位小姐英语不是很好,面对这种情况有些着急。在她的请求下,我也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了。这位索菲小姐想买印石,售货小姐要50元,她表示太贵,最后终于达成协议:60元两块,一块给她的男友,一块给自己。做成这笔生意后,自知招架不了的我一边在后悔以前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一边赶紧逃之夭夭。

  这样的事,在琉璃厂的人看来,都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他们偶尔也会聊一聊今天与老外之间闹的笑话,当然,聊的最多的还是国家大事,譬如北京申奥了,伊巴战争等事情。

  也许是因为切实关系到自己的发展,他们目前最关注的是“兴建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这个为把琉璃厂发展成为一个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园区,专门去香港招商的事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视线。未来的琉璃厂到底是啥样?据玄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阎满成说,10年后的琉璃厂将是中国最大的珠宝古玩经营区,传统工艺集散区、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中心区和古旧书籍以及文化用品名家名店聚集区,也将是一个展示具有悠久传统的胡同文化、四合院文化、会馆文化、园林文化、楹联文化、古建筑文化的大型博物馆。

  那时的琉璃厂,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感觉,甭说,看他们聊起来时的高兴劲您就知道了。本报驻京记者鞠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