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一些旅游风景点大肆流行一种“结婚游戏”——“有偿结婚”,而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的游客竟然在一天之内七入洞房。据了解,这一“体验结婚”的活动已经成为某些地区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创收”。一些从事这一服务的女子每天要“结婚”无数次,而游客们在几天的旅游途中,走了“桃花运”的甚至一天要为此破费好几笔“彩礼定金”。
一场艳遇接着一场艳遇
一位最近去海南旅游的瞿先生称,他在海南的旅游就是一场“艳遇”连着一场“艳遇”,后来他知道这些“艳遇”完全是变相要钱。
瞿先生说,他们一行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导游带上一座很小的竹楼,沿着楼梯的一边站着一溜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女子,见着男客就往脖子上套红绳,开始还以为就是一种迎接的礼节,后来才知道这就是一个套———接下来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原来刚套在我们脖子上的红绳上系着槟榔干,我们被套上就说明我们接受了她们的“定情”。听从主持人的“最高指示”,先喝交杯酒再拜天地,然后抱着新娘叼挂在屋顶上的槟榔,最后一项是集体入洞房。
洞房里面除了条凳外别无他物。这时,主持人要求游客按照“当地风俗”付聘礼49元,并且强调给各自新娘的小费另计。“新婚即别离”,瞿先生在寨门口莫名其妙地结婚并留下聘礼以及给新娘的若干小费以后,这才得以进入寨子。一进村寨才知道,这里就是一个风景点,崭新的竹楼,竹楼边有很多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女子在拉客人照相,当然也是付费的。后来,几乎每个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女子都过来揪瞿先生的耳朵,等离开这个村寨的时候,耳朵红红的像是猪耳朵。瞿先生说:“那些女子揪我的耳朵哪里是喜欢我,其实就是喜欢我的腰包。”
糊里糊涂地就给办了
一位四川游客介绍说,在云南短短几天时间里,竟糊里糊涂接连“结”了好几次“婚”。第一次是在九乡风景区,被邀请同一位身着彝族服装的姑娘“结婚”,进了“洞房”才知道是“有偿结婚”;第二次是在云南民族村的布朗寨,他随手接过一位布朗族装束的姑娘扔过来的荷包,结果又被姑娘强拉进竹楼行“婚礼”。有在九乡的“艳遇”,他一听说又要“结婚”便转身欲逃,但工作人员说,“布朗族”的规矩,不愿“结婚”就不能接受姑娘的荷包,接受了就必须“结婚”,自然,他又花了好几十元。到了燕子洞他第三次当上“新郎”,开始的时候他以为仅仅是上台跳跳民族舞,哪知道跳来跳去又是被拉去“结婚”,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新郎服”已经穿上,又不便启齿推辞了。不过这次是按照“哈尼”的规矩———身着哈尼服装的少女各自牵着自己拉来的临时“恋人”,喝交杯酒、拜寨神,钻过一条红丝绸,然后绕到一块大钟乳石后面,挡住了别的游人的视线。这时候,“哈尼”姑娘们便对各自的“恋人”说:“现在进洞房,可以抱着我进、背着我进,或者搂着我进,怎么样都行。”
所谓“洞房”,也就是一个隔绝开来的溶洞。进到洞里,姑娘们开始向游人索要“红包”,并说:“这是我们哈尼人的规矩,新人必须互赠礼物”。她们送给游人的是仅值一二元钱的一个小葫芦,可游人身上哪会准备“礼物”?很多人只好解囊掏钱。这边刚给姑娘们付了小费,那边主持人又宣布了:“婚礼到此结束,请大家每人交30元钱。”还强调说:“我们这是有偿游戏,不交钱不能走。”
这位游客说,既然是有偿游戏,为什么不事先说明?民族风情是旅游的“重头戏”之一,旅游者外出旅游,当然想多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但风景区里到处玩这种“结婚游戏”,未免将少数民族文化庸俗化了。摘自《服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