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希特勒的军队吞并了奥地利,开始大肆迫害、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四处寻找逃出欧洲的途径。就在这个时候,年轻的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冒着失去生命和工作的危险,毅然向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发放了签证,帮助他们顺利逃往世界各地。这名年轻的总领事便是何凤山,他发放的签证被犹太人称为“生命的签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像何凤山这样暗中帮助犹太人的无名英雄并不少见,但欧洲历史学家认为,单就个人行为而言,何凤山救助的欧洲犹太人比其他任何人救得都多。何凤山的义举被披露后,以色列人特别感动。今年2月,以色列媒体报道说,以色列政府正考虑把“义人奖”颁给何凤山,这个奖是以色列授予非犹太人的最高荣誉。
以色列颁授“义人奖”的其中两个标准是,其人必须是确实冒险帮助犹太人,而又未曾收受金钱报酬。在这方面,外交官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他们享有外交豁免权,所以帮助犹太人而遇到的危险相对而言要小一些,但如果能确定他们的行为是违反其政府的训令以致可能危及他们的事业前途时则符合标准。
何凤山救助犹太人,究竟是一种政府授意的行为,还是个人行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从1938年5月到1940年5月何凤山出任中国驻奥地利总领事期间救助犹太人的确是一种高尚的个人行为,因为那时的国民党政府与德国的关系十分密切,并不希望何凤山因为向犹太人发放签证而影响到两国关系。
关于这段历史,何凤山在回忆录《我的四十年外交生涯》中写道:“自从奥地利被德国兼并后,恶魔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便变本加厉,奥地利犹太人的命运非常悲惨,迫害的事每天都在发生。当时美国一些宗教和慈善组织开始紧急救助犹太人,我一直与这些组织保持着密切联系,我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全力帮助犹太人。大量犹太人因此得以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