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1.gif (4197 bytes)ico2.gif (2549 bytes)

2001年1月15日 星期

ico3.gif (615 bytes) cit3.gif (155 bytes) |首页
| 即时 | 要闻 | 本市 | 百姓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文娱 | 情感 | 社会 | 图片 |
首页>>新闻网>>百姓热线
 
“循环信件”传递亲情
(1/15 6:11)
隆友于1957年离开家乡四川,先到南京与大女儿佘梦兰住了一段时间,1972年左右到北京,与小女儿佘梦萍共同生活一直到现在。老奶奶和儿孙们虽然聚少离多,但距离割不断血浓于水的亲情。孩子们只要有机会出差到北京,都一定要去看望老人,逢年过节更是少不了问候。而佘家六兄妹平常的联系也从未断过。

  在电话尚未普及的年代,佘家六兄妹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保持着彼此之间的联系,那就是“循环信”。倘若大姐佘梦兰寄出一封信给二姐佘梦芸,那么佘梦芸收阅信后,会另写一封信连同大姐的信一起寄给三姐佘淑碧,三姐又会如法炮制寄给大哥佘泽民,大哥再寄给二哥佘泽生,最后信寄到老幺佘梦萍手里的时候,已是厚厚一叠。佘梦萍读完信件后,留下大姐的信,再附上自己的信,一起寄给大姐;大姐收到后,留下老二佘梦芸的信,以此类推,厚厚一叠承载着亲情的信就这样在六个人之间循环流动着,殷殷切切地问候着远方的亲人。

  如今,佘家六兄妹联系起来更加方便了。他们之间立下了个不成文的约定:无论工作有多忙,每个月都要彼此通一、两次电话,保证信息“互通有无”。也正是因为这样,《实话实说》在一星期之内召集一家人的要求并没有难倒他

  们。这一点不仅让老奶奶高兴,同时也是佘家六兄妹的骄傲。

 

 

  

 

相关连接

 

青岛日报社/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TEL:(0532)2865859       Email:webmaster@qingda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