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一篇《出師表》使得諸葛亮“智聖、忠臣”的美名深入人心,名垂千古。而其本人適逢亂世,推演兵法作八陣圖,處處玄機,變化無窮,更讓杜甫贊嘆“功蓋分三國,名成八陣圖”。 如今,圍繞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現代經濟故事的演繹,也如八陣圖一般,撲朔迷離,異象環生,具體涉及河南南陽、湖北襄樊(古襄陽所在地)和山東臨沂三地。而且,此乃名人故里之爭中唯一一樁持續數百年的歷史舊案,從大清國一直到現在,三地越爭越復雜微妙,旁觀者越看越疑惑叢生。 爭奪持續數百年 湖北襄樊、河南南陽兩地全力爭奪諸葛亮的“躬耕之地”上可追溯數百年。“躬耕地”為諸葛亮從事農業生產的地方,並無尋根旨趣,襄樊和南陽明里暗里含糊其辭,對諸葛亮攀親附會,引為同鄉,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 2009年9月30日,南陽市文化局一領導在作客某門戶網站時講到,“躬耕在南陽的一代智聖諸葛亮,是出自我們南陽。” 而且,兩地在歷史上的爭奪更是在巧合中充滿趣味。清道光年間,籍屬湖北宜昌的顧嘉蘅到南陽就任知府,其時,襄陽人和南陽人打官司爭搶諸葛亮,顧知府既不便得罪襄陽,又不願觸怒南陽,情急之下,滿頭大汗寫了一幅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置于武侯祠。但顧知府和稀泥並未消融紛爭,反而讓兩地更加理直氣壯地爭搶諸葛亮,且“對聯門”之後,兩地的芥蒂越積越深。 到了1990年,中國郵政發行《三國演義》特種郵票第二組,其中有一張是“三顧茅廬”,這無意中又觸動了襄樊和南陽的歷史舊怨,兩地激烈爭奪該組郵票的首發地,“郵票門”由此爆發。國家郵票發行部門不得不讓兩地各自舉辦首發式。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語文教材重新收錄已經刪除十年的《隆中對》,其中加注稱︰“隆中,山名,在現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師表》中對“南陽”一詞注解為︰“南陽,郡名,在現在的湖北襄陽一帶。”此舉強烈刺激了南陽上下,“教材門”爆發,南陽市方面甚至舉行了萬人簽名的抗議活動。 2008年6月8日,中央電視台某欄目插播了一則湖北襄樊的城市廣告——“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陽人的抗議,是為“廣告門”。 當然,這含糊其辭的“躬耕地”其實有著巨大的潛在收益。2003年9月,襄樊招商團隨省代表團訪問日本,大力向日方推介本地是諸葛亮的躬耕地,正好某家日企的常務董事志賀俊之是諸葛亮的忠實“粉絲”,甚至給兒子取名為“亮”,以仰賴諸葛亮的在天之靈。後來,該企業和“東汽”合資到襄樊投資建廠。 亦敵亦友的爭奪 “臥龍崗•智慧之崗”是河南南陽的城市名片之一。今年1月公布的《南陽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重點建設和大力培育南陽中心城區文化產業集聚功能,以做大做強和做寬做深南陽山水文化和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旅游業”。 在所謂“中心城區”,南陽要打造“一山一水一臥龍”,即獨山旅游觀光區、白河城市景觀帶、臥龍崗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其中臥龍崗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以諸葛亮武侯祠為試點,集聚娛樂、影視、餐飲、住宿、時尚消費等眾多產業。具體項目包括︰1、把漢畫像、諸葛亮等列為重要原創題材的影視產品開發項目;2、臥龍崗“三國文化源”,三國文化古戰場遺址;3、四個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帶,12個文化產業園區等。(數據來源︰南陽市政府門戶網站,《南陽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摘要,2010年1月22日發布。) 按照規劃,預計2012年,集聚區文化旅游綜合收入將達到4.15億元;2015年,將達到14.35億元。規劃期末,集聚區文化旅游產業從業人員將達到兩萬人,帶動社會就業8萬人。(數據來源︰南陽市政府門戶網站《南陽市臥龍崗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總體規劃》解讀,2010年1月25日發布。)2010年南陽市《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提出“啟動臥龍崗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規劃建設”。 湖北襄樊對諸葛亮的熱愛,絲毫不亞于“老冤家”南陽市。以隆中為龍頭的三國文化旅游區是襄樊“十一五”時期旅游優先發展區域和項目,總面積209平方公里,到2010年,預計接待旅游者100∼15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8∼10億元。還有兩個工程名列“十一五”時期襄樊市旅游精品系列工程︰1、演繹三國古城再造工程,佔地50公頃,投資總額3億元;2、名人文化系列主題園提升工程 ,佔地80公頃,投資總額3億元,包括諸葛亮名人文化園、三國軍事計謀殿、三國歷史影視城等。(數據來源︰《襄樊市“十一五”旅游發展規劃(一)》,2006年1月1日發布。) 襄樊計劃最遲到2013年,把古隆中打造成國家5A級景區。 有意思的是,諸葛亮的出生地比其躬耕地遜色了不少,這讓很多人只知隆中,不知山東臨沂,躬耕地的爭奪蓋住了出生地的風頭。但山東臨沂圍繞諸葛亮文化旅游區的建設早就展開,重點打造“諸葛亮文化旅游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包括臥龍山、北寨漢墓群、武侯雙闕、智慧橋、諸葛宗祠、諸葛茅廬等,總投資2億元,項目建成後,年可實現收入2562萬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為8年。(數據來源︰臨沂市人民政府網《諸葛亮文化旅游區》項目介紹) 此外,臨沂大辦諸葛亮文化旅游節,僅在2007年的文化旅游節就簽約項目32個,吸引累計投資額達24.616億元,(數據來源︰臨沂市招商局網站),利用諸葛亮捆綁推介機械、電子、紡織、化工、建材、農業、旅游等多個產業。故里經濟的吸金能力由此亦可窺知一斑。 當然,與一些“名人故里爭奪戰”中出現的激烈沖突場面不同,圍繞諸葛亮故里、故居、躬耕地的爭奪,就像一座八卦陣,產業布局頗為玄妙,三地關系復雜,亦呈現亦敵亦友的跡象。 數百年來,南陽和襄樊時不時地老賬新賬一起算,常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得熱火朝天,但南陽市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稱,“鼓勵旅行社與重點客源地搞好對接,加強與洛陽、平頂山、襄樊等周邊城市的合作”。一語驚醒夢中人,盡管兩地在爭奪諸葛故里的過程中,對外當仁不讓,而實質卻已悄然“合流”,說明故里之爭完全可以走向合作與共贏。臨沂在紛爭中應對沉著,這也說明故里經濟的核心還是務實發展,絕無捷徑可言。 裴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