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飛赴韓國之際,熊夢霞(左)表達心願,希望更多的同胞攜手努力,捍衛中國傳統文化。程麗麗 攝 留韓長沙妹子為捍衛中國傳統文化舌戰日韓學者 把“拔河”起源地“拔”回中國 本報訊(記者 李卓 通訊員 程麗麗 王國光)最早脫胎于我國楚國時期“牽鉤”的民間體育項目——拔河,將被韓國“搶”走?目前,韓國正在籌謀為拔河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而在韓國留學的長沙妹子 昨日,在韓國釜山釜慶大學歷史系讀研究生的熊夢霞踏上了飛往韓國的航班,作為文化交流使者,她將于本月參加本月在韓國舉行的國際拔河研討會。“我一定要據理力爭,希望更多的同胞關注和保護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傳統,一起努力!” 韓國拔河節上 湘妹子舌戰眾多日韓專家 今年4月,作為國際拔河研討會的系列活動,——“拔河節”在韓國唐津郡機池市舉行。當時,熊夢霞作為文化交流使者,受邀參與。 “拔河”起源于中國、日本,還是韓國?在“拔河節”上,日、韓兩國學者為此爭得面紅耳赤,他們紛紛引經據典稱“拔河”是自己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幕,令研修歷史的小熊感到又好笑又尷尬。 可笑的是,她熊夢霞知道,“拔河”運動是最早源于楚國的“ 牽鉤”,當時是配合水戰的一種軍事技能,在從隋唐、五代、元、明、清時期都有很好的一直傳承下來。歷史有據可查,還用爭論麼嗎?然而,尷尬讓熊夢霞不解的是,參加討論的三四十名學者中,竟沒有一個人來自中國。 誰來攤開這段塵封不服氣的史料?有著湘妹子辣勁的熊夢霞大膽站了起出來,把她所掌握的“拔河”源自中國的證據在現場和盤托出。與會的學者們大為詫異,沒想到一個在讀研究生的丫頭居然單獨敢“叫板”專家。 “你這麼年輕,研究過多少國家的拔河文化史?”一個日本專家向她反問。確實,熊夢霞沒有對我國的拔河文化做進行過系統考證,甚對韓國、日本拔河文化也不很清楚。“但是我至少要講出我自己所知道的真相情況,讓在坐座的人知道,還拔河很有一種可能就是起源自于中國!”熊夢霞回憶說,由于在會場上有意外出現了她的這個“插曲”,日韓學者們達成了一個新的共識︰重新繪制拔河文化發展的歷史圖譜。 一個月內兩次赴韓考證 熊夢霞說,現在在韓國,很多人在網上、電視節目中和著作中把“定論︰拔河”起源定論在于韓國。在韓國唐津市,政府已經把拔河作為一個文化品牌來經營。為此,政府每年投入資金舉辦“拔河節”,並把拔河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申報,力爭使拔河成為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這就像我們的專利被人搶注一樣,雖說可笑,但卻很令人尷尬。”在熊夢霞看來,我國應該有人起來為捍衛自己的歷史文化傳統而行動,哪怕就是對“拔河”這樣的民間小游戲。 從4月至今,她已是第二兩次專程為收集歷史資料而專程飛赴韓國。在韓國,她查找了大量的日韓古籍、史料,發表論文,駁斥“拔河源自他國說”。另一方面,她自己也覺得,僅憑一己之力是難以成功的,要讓更多的國民感受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流失危機,讓更多相關領域的專家投身像到保護“拔河”這樣的文化遺產的行動中。 相關鏈接︰ 中國內有專家稱︰ “拔河”考證起源于先秦時期。戰國時期的《墨子魯問》中記載,當時楚國與越國之間進行水上舟戰,楚國聘請來魯班設計了一種名為“ 鉤強” 的器具,在舟戰佔優勢的情況下可以用它勾住敵舟,不讓其逃脫;在失利時可以用它抵住敵舟,不讓其接近。因此有的專家考證,先秦時期的“ 鉤強”就是最早形式的“拔河”。後來,這種鉤拉敵舟的戰術操練從水上移到陸地上。公元六6世紀的民俗史籍《荊楚歲時記》記載,當時“ 施鉤之戲” 的操作用具己由蔑纜取代了戰器, 蔑纜長短根據參加人數多少而定,,有時長度章“ 綿亙數里,’ ,競賽時人們擊鼓助威, 齊聲吶喊。到了唐代,《封氏聞見記》明確記載“ 拔河, ,古謂之牽鉤。襄漢風俗,,常以正旦望日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