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網上媒體 新聞中心> 半島網聞 > 正文

嶗山區投資3億 建最高檔次市民文化中心(圖)

1
青島新聞網 2010-05-05 06:11:13  現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嶗山區市民文化中心鳥瞰圖

    嶗山區市民文化中心庭院鳥瞰圖

      呼應城市界面 塑造城市客廳 形成與城市空間的對話

    據介紹,本工程在設計理念上,意在呼應城市界面,塑造城市客廳。基地位于嶗山區行政文化中心,西面緊鄰嶗山區政府辦公大樓,東、北兩側為法院檢察院和政協辦公廳,南面依次為山東省會展中心、青島市博物館、青島大劇院。

這些城市軸線兩側的建築端莊大氣,尺度恢弘,圖底關系和城市界面都較為規整、明確,因此方案也力求總圖布局方整,達到與周邊城市空間的呼應。同時,這種布局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南向空間,來滿足圖書、檔案閱覽用房和老年、青少年活動用房的功能要求。

    層次豐富的公共空間 良好的可達性 消除街區感

    場地南低北高,坡度均勻,方案考慮充分利用基地的豎向高差,來塑造層層跌落的室外庭院,同時結合底層架空、室外露台和屋頂綠化平台,形成標高不同、層次豐富的公共活動空間,這些平台和庭院之間有著方便的豎向交通相聯系,在開放空間的起承轉合之間,塑造出供人休憩、交流的 “城市客廳”。

    因項目中功能較多,方案根據動靜分區的原則將之分為5個體塊,體塊之間便是寬大的入口廣場和中心庭院,這些廣場和庭院形成了人們集散的磁力場,可以使人方便暢通的到達建築中的各個功能空間,從而消除街區建築的阻礙感,提供良好的可達性。

    如前所述,附近相鄰建築尺度較大,空間界面整齊,因此方案也采用點板結合的院落式布局。這樣可以更好的與城市空間形成對話和呼應,同時各個功能塊之間用庭院和廣場等灰空間相互分隔,有效的減少了活動場館之間的相互干擾,形成了充滿趣味的公共空間。

     流線分析︰交通條件設置人行入口

    建築方案考慮利用基地三面環路的條件,在場地西側設主入口,同時北側設車行和人行入口,南側結合劇場的前廣場設置人行入口。圖書館、檔案館、體育健身等的主入口集中設在中心庭院中。三個入口廣場和兩個大的庭院形成了建築組群內部的人行活動空間;而外部則主要是車行流線,保證人車分流。場地的東側小路作為建築的後勤路線,書籍檔案入口、員工入口等均可設在其中,從而避免了與沿街主要人流的交叉。

    平面設計︰功能分成相互分隔的體塊沿場地周邊布置

    因本項目中功能較多,各功能區對日照、采光等的功能要求不盡相同,所以帶來動靜分區、流線組織的一些問題。為了方便使用,減少干擾,方案考慮把不同的功能分成相互分隔的體塊沿場地周邊布置。

     其中演藝劇場屬于動區,人流量很大,對疏散寬度和前場面積要求較高,因此宜放置在場地的南側。結合跌落庭院形成的半地下室設置體育健身空間,同時較為喧鬧的各個活動中心和文化館,則設置在場地的北側的塔樓里,與體育健身和劇場比較接近,形成項目中的動區。需要安靜環境的圖書館、檔案館等空間設在場地的內側(東南側),同時保證了足夠的南向空間。

    立面設計︰完整建築界面和形體

    項目位于嶗山區行政文化中心,周圍的建築簡潔大方,因此方案體塊力求渾厚有力,將山的跌宕起伏的輪廓,抽象概括成水平的延展和豎向的高起,嘗試以完整的建築界面和形體,以如同斧鑿岩洞般的庭院空間,來表達一種如嶗山山脈一樣的力量和大氣。局部的懸挑處理既強化了力量之美,同時提供了市民活動所需要的大跨空間。

    方案牆面以石材為主,局部搭配隱框玻璃幕牆,營造干淨、清澈的立面形象,同時可以與周圍的建築形成呼應和協調。

    方案考慮利用基地的高差,塑造層層跌落的室外庭院,同時結合底層架空、室外露台和屋頂綠化平台,形成標高不同、層次豐富的公共活動空間,在入口廣場和中心庭院中設置跌水景觀和方形樹陣。(青島新聞網記者 朱穎)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表 新用戶注冊
相關鏈接

上一篇︰民主黨派辦公樓將換淺黃衣 設置21停車位(圖)
下一篇︰嶗山春茶開始采摘 產量減一成每斤最貴5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