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線城市房價一年最高漲150% 搶地風蔓延 上海證券報4月7日報道 陽春3月,似乎已經成為樓市轉折的“宿命”月。回首2009年,樓市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快速“解凍”,于3月起,創下連續10個月的瘋狂暴漲。而隨著去年底宏觀調控的重新啟動,市場一度對房價企穩甚至回調抱有極大期待。 然而,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各地樓市又現“癲狂”苗頭︰一線樓市重現大幅提價,上海部分樓盤一年 一周年︰房價最高漲幅150% 如果說去年3月房子賣3萬元/平方米,而今年3月賣到8萬元/平方米,這似乎讓人很難想象。但在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它確實發生在了剛剛過去的12個月內。 一位上海房地產界人士向記者出具了上海部分樓盤的年度銷售紀錄。以萬科開發的純獨棟別墅翡冷翠園為例,去年3月,該樓盤成交均價31529元/平方米,到今年3月,其成交價格達到81576元/平方米。 另一個高檔公寓樓盤是華潤外灘九里項目,去年3月的成交均價為32687元/平方米,到今年2月,其銷售均價達到62446元/平方米。而就在近期,華潤外灘九里銷售人員向記者介紹的新盤均價超過10萬元/平方米。一套245平方米的公寓,其總價超過2500萬。“下次開188平方米的房子,總價也要這個數。”銷售人員表示。按此計算,華潤外灘九里下一批房源的價格可能達到13萬元/平方米以上。 此外,包括仁恆濱江城、尚海灣等多個樓盤出現類似漲幅。而業內人士稱,上海多個樓盤一年內房價漲幅在50%至150%間。除了去年下半年的瘋狂上漲外,今年3月以來的上漲行情也是導致目前房價的重要的推手。 回顧並不久遠的4個月前,國土部、住房建設部等多部委在國務院部署下陸續出台多個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打擊投機投資,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成為調控主要目標,房地產市場一度陷入觀望。而隨著調控政策顯效甚微,恐慌性購房再現市場。“現在就是借錢也得買房子,誰知道房價還要漲到什麼程度?”一位剛性需求購房者向記者表示。 一周年︰搶地風潮蔓延全國 除了房價暴漲外,伴隨宏觀調控而生的另一個怪現象是地價越拍越高,並向原本一些波瀾不驚的二、三線城市快速蔓延。 4月2日,長春土地市場爆出新聞,一塊面積為13.5萬平方米的淨月開發區地塊,從低價1.81億元,經歷241輪競價,最後由龍創地產飆高至7億元獲得。土地招拍掛市場的非理性競爭已經愈演愈烈。 親歷現場的房地產界人士向記者介紹,競爭雙方長春龍創地產和長春景輝房地產分別為民企和國資背景,景輝房地產的東家很可能是長春電影集團。期間,兩家公司的舉牌人甚至都站起來,舉著牌子不肯放下。 親歷現場的房地產界人士向記者介紹,競爭雙方長春龍創地產和長春景輝房地產分別為民企和國資背景,景輝房地產的東家很可能是長春電影集團。期間,兩家公司的舉牌人甚至都站起來,舉著牌子不肯放下。拍賣師不得不提醒,“慢慢舉,算好了,不要賭氣”、“舉牌要理性,這是投資”、“這個地塊位于淨月開發區,容積率很低,算一下市場風險”、“這不是開玩笑,是要交錢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業內人士解釋,這很可能是地方政府事先沒有搞定開發商的結果。“現在大多數的招拍掛其實都不是公平競爭,而是地方政府已經私底下基本勾兌好了買家,其他企業以陪標方式出現。政府則另外給予其他企業一些優惠或許諾。如果兩家企業都沒有同意退出,就會出現拍賣現象的混亂。” 另有易居中國長春分公司負責人介紹,自2009年開始,大企業搶佔長春樓市的跡象開始顯露,恆大剛剛于3月拿到長春某地塊,華潤則已經暗中敲定3幅地塊。加上原有的萬科等大開發商,此前一直不被看好的長春樓市正在出現地王帶動效應。 此外,包括鄭州、合肥等二線城市在今年以來呈現炒地炒房的升溫跡象。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土地購置面積240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2%。去年全年則是下降18.9%。而“萬保招金”四大房企在接受某證券公司年初調研時則表示,二、三線城市正在成為開發商土地儲備和業績擴容的重要戰場。但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如此不理性的競爭將把一線城市的房價泡沫蔓延全國。 一周年︰保障房承諾虛多實少 房價暴漲與宏觀調控並行的一周年,地方政府的調控失效被認為是造成樓市畸形的主要原因。 以上海的保障房建設為例。“目前我們的保障房建設指標是倒著做的,不是先摸底需求,而是先設定一個好看的數字,令市場覺得未來保障房容量很大,進而穩定預期,或者只是為表明地方政績與決心。但可能的結果是天量保障房承諾無疾而終。”上海房地產專家李戰軍表示。 根據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今年年初的表態,未來三年內,上海將供應70萬套保障性住房,其中30萬套經濟適用房、30萬套動拆遷配套房和10萬套廉租房。 “70萬套對上海來說是個什麼概念?2009年,也就是房地產市場最火爆的一年,上海新房銷售共15萬套左右。”李戰軍稱,也就是說,如果上海如期完成保障房供給,僅經濟適用房就可以滿足2年的新房需求。 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公布的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上海曾經承諾開工經濟適用房400萬平方米,5年內建設經濟適用房2000萬平方米。到2009年初,其說法變更為年內供應房源3萬套。 到2009年中期,《上海市經濟適用房住房管理試行辦法》終于頒布,消息人士透露,按目前的準入標準,首批經濟適用房試點區域只有2600余戶家庭遞交的申請。“如果按這個標準,上海9個區縣的實際經適房需求量不到3萬戶。那30萬套經濟適用房的承諾到底是給誰的?”一位房地產專家稱。 地方政府的另一個畸形調控思路還有控制數據與控制言論。 近日,成都某房地產研究機構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以往按時向社會發布的成都房地產市場情況報告中,關于房價的信息全部被抹掉。該機構人士向記者傳閱了一份來自成都某政府部門的文件,要求“房管部門發布新聞信息時應把握好敏感內容,慎重發布房地產市場價格方面的數據和分析”,“市級各新聞媒體不炒作房價、市場銷售情況、退房潮、購房難、地下空間使用權轉讓、住房專項維修資金購買國債等敏感話題;不炒作豪宅、別墅等非普通商品住房的開發;不對我市房地產開發和銷售與其他城市作比較性報道;不采用房地產代理機構所掌握的市場數據,對市場做出走高或走低的分析報道;不轉載外地媒體刊登的、對我市房地產市場穩定產生負面影響的消息和評論。”另外對土地成交情況、地王、高價地、央企拿地、調控政策解讀等都做出了限制。 “總之一句話,就是不許報道。”上述房地產機構人士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