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家長最揪心,這也成了當下家庭教育中的一個難點。今年2月份,在文化部指導下,騰訊、盛大等六家知名網游企業共同試行了“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沉迷游戲,可實名舉報,並限制甚至叫停孩子的游戲賬號。 外界質疑不斷 “沒想到申請手續還挺麻煩,家長舉報時,要提供孩子玩的游戲名稱、賬號,還要提供監護人信息和一些證明材料”。一位朋友向記者抱怨,寒假時由于自己的孩子天天都在玩網絡游戲,他曾想申請監控兒子的游戲賬號,但因看到家長監護的流程好像不那麼容易,未果。 記者進一步走訪發現,部分家長對“家長監護工程”並不“感冒”,掌握孩子的游戲賬號,對于互聯網本來就不精通的家長來說困難重重。 還有媒體反映,封停賬號後,大量虛擬財產將停滯在網游企業內部,可以說“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反而讓企業撿了一個“錢夾子”。 最要命的是一位家長說,“我怕封了孩子的賬號,會讓他重新注冊,更加沉迷。” 面對一件新事物,一般的人都會習慣性的質疑,當家長監護工程上線一個月後,“家長封停賬號”和“操作流程”等問題成為了社會討論的焦點。 疑慮采訪,實效詳解 記者帶著如上的疑問,采訪了試點企業的客服負責人。“有家長反應,申請監管的手續過于復雜,很難操作。你對此如何看待?” 一位負責人說道︰“就目前的流程看,我們會設身處地為家長著想,在咨詢、回訪、查詢、提供處理方案和持續跟蹤賬號五個環節中,僅需要家長在第一個環節進行操作,而後面的內容都是由客服去完成。為了確保對于賬號處理的安全性,過程中會與家長核對必要的信息。考慮到家長未必對網絡有較深了解,客服人員會指導家長如何獲得網游賬號信息,甚至會在網絡基礎知識和游戲方面給予家長幫助。對于家長來說,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完全可以交給我們,家長只需要一個電話,我們就會根據情況,提供多種方法確認其子女所玩游戲信息。” 記者又問︰“如果申請賬號所用的身份證是盜用的又怎麼能實現監管?” “其實納入監護系統有多種確認方式,如不能獲知身份賬號,可通過游戲時間、所在地、其他注冊關鍵字、游戲中與GM對話的內容等方式確認賬號信息,這其實並不難。家長提供大致信息,我們會檢索符合條件的游戲賬號,經過比對上網時間段和登錄IP地址等方法確認身份。”負責人直接說到︰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使用了自己的身份證注冊網游賬號,流程會更簡單,只要通自助服務,就可封停賬號,或將賬號納入‘家長監護’範圍。” “如果封停了游戲賬號,虛擬財產就歸公司了,這樣,可獲利更多?”記者提出了非常尖銳的問題。 另一位客服主管解釋道︰“如果對賬號封停,我們會與家長協商如何解決這部分虛擬財產的問題,被封停的賬號不會刪除檔案,甚至歡迎家長‘反悔’,與孩子協商解決問題,最終把游戲賬號進行解封。此外,當孩子年滿18周歲時,我們會自動解封賬號。就目前看,真正靠封號解決沉迷的家長其實並不多,但封停賬號的這部分虛擬財產將保留在原賬號中,可隨時根據家長要求處理。” “有的家長反應封了賬號,孩子可以重新注冊一個新賬號繼續玩游戲。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案嗎?” 面對記者的進一步追問,負責人的回答比較中肯︰“其實這些僅是猜測而已,對于游戲玩家來說,他真正的樂趣是級別較高的游戲賬號中的玩法,最在意的也是游戲中的級別、道具裝備和公會朋友圈子,而不是賬號本身。培養一個高級賬號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封停,新號沒有太多樂趣,很少有玩家會有動力再去投入的精力。所以希望,家長在封停賬號之前,應盡量多與孩子溝通,完全封掉賬號有時會對孩子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影響,溝通解決是最好的途徑。” 最後,這位客服負責人表示︰“只要家長致電我們,孩子沉迷網游的問題一定能夠找到解決方案。我們會高度重視家長的每一個來電,在後台做大量細致扎實的工作,而盡可能減少家長的操作。我可以向家長保證,只要打來電話,只要關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游戲生活,我們就會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幫助家長確定未成年人的賬號身份,從而對其進行監護。” 未成年人網游上癮另有原因 未成年人網絡游戲上癮,還有更深的含義。根據“2009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四成中學生認為網絡游戲能“釋放壓力”。調查的對象是11歲至18歲之間的初中、高中各年級的未成年人及其家長。 從中學生認為網絡游戲對青少年的影響來看,就“比較同意”這一層次而言,選擇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釋放壓力”(42.0%)、“結識朋友”(34.1%)、“打發時間”(28.0%)、“讓我有成就感”(18.3%)、“逃避現實生活”(17.0%)、“可以控制別人”(5.5%)。 從以上調查數據不難看出,被調查中學生認為網絡游戲有幫助他們調節自身情緒的作用,並有利于中學生拓展自己的社交關系。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學生承受的壓力較大,這種壓力可能主要來自學業競爭和家庭期待,如果壓力得不到釋放和緩解,將會成為中學生學習及生活中的一大問題,所以需要尋求更多的減壓方式來給學生降壓。 “監護工程”不是大棒而是橋梁 可能大多數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沉迷網絡游戲,是因為他們需要緩解壓力、需要結識朋友。這充分表明,家長與未成年子女在網絡游戲方面的信息不對稱非常嚴重,家長與未成年子女亟待加強溝通。 在對“家長監護工程”的質疑聲中,也暴露出家長對于網絡游戲的不了解甚至曲解。如果連用都沒有用過,就先入為主的認為“申請流程太繁瑣太難、家長監護工程只會激化家庭矛盾”其實有些片面,記者了解到,推出家長監護的方式後,各企業收到幾百個咨詢電話,但其中直接要求封號的不足兩成,更多家長願意通過溝通去解決,從這個角度看,家長監護更多是協助家長增進對網絡游戲的了解,建立溝通渠道,使家長更有效的與子女進行對話。封停孩子賬號並非最主要的目的,家長對孩子了解更深入後,通過與孩子協商的方式控制孩子玩網游時間更負責任。“監護工程”不應成為家長手中揮舞的大棒,而應該是加強家長與未成年子女溝通、對話的橋梁。 拋開人們對“家長監護工程”的理解差異,“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人有一定負面影響”亟待破題是不爭事實,也是政府部門、游戲廠商、家長們及絕大多數人的共識。現在“家長監護工程”可以一定程度緩解未成年人網絡游戲上癮狀況,僅僅打一通電話而已,作為家長,你打還是不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