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84年
1999年
2009年 |
|
朱德检阅部队开国大典上,参加庆典的人民群众和接受检阅的人民解放军方队。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朱德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阅兵指挥所主任。 |
|
1950年阅兵背景1950年10月1日,首都各界40余万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大会。上午11点,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庆祝大会开始,在国歌声中,礼炮齐鸣28响。阅兵式开始。受阅部队以空军和海军学校的学生为前导,依次为步兵、炮兵、战车摩托化部队和骑兵。 |
|
民兵大队受阅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右二),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刘少奇(左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右一),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左一)和少先队员代表在天安门城楼上。 |
|
1952年阅兵特点1952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周年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这一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就在国庆节前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了全线性的战术反击作战,进展顺利,尽快结束战争已是胜券在握。 |
|
1953年阅兵特点1953年,第五次国庆阅兵,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出现在天安门观礼台上。全国人民特别欢欣鼓舞,因为我国人民已经取得抗美援朝斗争的伟大胜利,基本上完成了肃清三大敌人残余势力的各种社会改革运动,胜利地结束了经济恢复时期的工作,并从而稳步地开始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
|
1954年国庆阅兵特点
1954年国庆阅兵是在全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刚刚结束的形势下进行的。时值国庆第五次阅兵所以规模较大。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阅兵首长改由国防部部长彭德怀担任 |
|
1955年阅兵特点1955年,第七次国庆阅兵。本次阅兵为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後的第一次阅兵。部队官兵穿着新制式军服,佩戴军衔、领章,军容焕然一新,使这次阅兵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位38岁的少将被挑选担任阅兵部队领队。此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了“有军无将”的历史。 |
|
1956年阅兵特点1956年10月1日国庆节,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国防部长彭德怀在阅兵总指挥杨成武陪同下检阅部队。阅兵式在滂沱大雨中进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庆阅兵中唯一一次雨中阅兵。受阅官兵的军装湿透,精神却越发饱满,踏着水花前进。 |
|
1957年阅兵特点1957年,是新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由于认真执行了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这一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发展最好的年份之一。 |
|
1958年阅兵特点1958年10月1日阅兵全民皆兵的“战争火药味”和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的“大跃进”气氛都很浓。战争的阴影仍笼罩在中国人民头上,全国都在抓紧军事斗争准备。1月,美国协防台湾司令窦亦乐宣称:“必要时将用导弹攻击中国大陆。” |
|
1959年阅兵特点1959年国庆10周年阅兵式,毛泽东陪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苏斯洛夫以及来自十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六十多个国外共产党的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1959年的阅兵规模比以往大,准备工作也比较早。当时,天安门广场已扩建一新。整个广场较五周年国庆时扩大了两倍半,达40万平方米。 |
|
1984年阅兵特点1984年中国国庆35周年阅兵式是在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后,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是一次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民斗志,展示军威和国威,检阅新中国建设成就和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大庆祝活动,是继1959年国庆后,25年来第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 |
|
1999年阅兵特点1999年大阅兵是历次国庆阅兵中兵种最多的一次。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等部队第一次汇入受阅大军中。第一次出现的新型舰载武器和加受油机梯队向人们传达了一个新信息:中国空军远程作战能力有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突破。 |
|
2009年阅兵特点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是十年来中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成就的集中展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加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步伐。在引进和吸收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使陆、海、空、二炮联合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