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青岛制造

营造让企业家舒服的营商环境

2020-01-25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有梦想的人说,世界是一座舞台。

立体、综合、全方位、内生地“搞活一座城”,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青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逐梦而行的慷慨征程。

2019年,是这座城市的耕耘之年。青岛全力抓攻势、建平台、引项目、促投资、优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青岛作为中国开放发展的新风口,深度合作,投资未来。今天的青岛,一座汇聚了海量资源的盛大舞台已然在聚光灯下拉开帷幕,而企业家无疑是这座舞台上最闪耀的“主角”。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19年,青岛新登记市场主体31.83万户,同比增长10.77%,全市市场主体总量首次突破150万户,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在民营经济方面,去年1至11月,青岛新登记民营市场主体28.42万户,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10.61万户,同比增长达27.71%。

数量更多,质量也更高。一批重吨位的“名角”与青岛携手,全国首家获批开业的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咨询机构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发明专利数量在国内车企名列前茅的奇瑞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头部企业相继在青布局;杰华生物、日日顺物流、聚好看、伟东云教育、中加特、少海汇6家企业跻身“独角兽企业500强”,青岛成为中国北方排名第二的独角兽新兴聚集地。

聚势奋起,为企业铺就广阔“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青岛“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国之重任。去年以来,青岛全力“引爆”国家战略的政策叠加优势,以市场化、法治化提高各类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和透明度,着力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搭建了宽广的舞台。

这座“舞台”的实质,是基于全球化大格局,以开放、创新的平台思维聚集、整合信息、人才、技术、资本、人脉等优质资源,进行深度地挖掘,实现价值倍增。在过去的一年,精彩的一幕幕轮番在“舞台”上演——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央企青岛四季行”、2019中欧企业家峰会、2019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等“重磅”平台性论坛、会议、展会活动接连启幕;华为、科大讯飞、正和岛、华夏基石、创业黑马、商汤科技等头部企业和企业社交平台接踵而至……市贸促会数据显示,去年青岛的重点会议、展览、节庆活动达90项之多,从年初持续到年底。来自全国、全球的企业借助这些平台,纷纷与青岛携手,立足于中国开放发展的最前沿,获取更广阔、多元的发展空间。

一年以来,一场场企业与城市之间的灵感碰撞,结出了累累硕果。单单是“央企青岛四季行”的3次活动,就为青岛带来了与央企合作的40余个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额超过千亿元。华融广德冷链贸易金融产业园就是合作项目之一。其签约代表胡益华表示,该项目将围绕生鲜冷链开展相关业务和运营,引入相关上下游企业,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质生鲜产品引入山东半岛,预计后年投入运营,预计年贸易额可达10亿元。

不仅精彩,更求实效。“舞台”上的资源,不只在活动举办时进行互动与匹配,青岛还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平台资源以更持续、深远、高效的方式展开交互与整合。

以两个月前由青岛市政府、中外企业家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19中欧企业家峰会为例,峰会上不仅落户了包括青岛中欧企业创新合作发展基金在内的10个中外合作项目,还确定将中外企业家联合会青岛中心设在青岛海天中心,中心将在青岛建立“四个一”支持体系,即举办“一场峰会”,每年举办一次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建立“一个中心”,打造国际商务会客厅;创设“一支基金”,发起中欧企业创新合作发展基金;引入“一批企业”,推动更多中外企业在青岛落户总部基地。通过常设机构和体制的建立,放大峰会的乘法效应和落地实效。

同向聚合,政企共谱发展“新篇”

在青岛为企业搭建的这座“舞台”上,政府的角色既不是“指挥”,更不是袖手旁观的“观众”,而是与企业携手“创作”,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市场主体作用,努力为企业家的创新与创意释放最大空间。

根据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编制的《“双湾”产业合作推介会青岛需求汇编》,产业链合作是青岛企业的首要合作需求。一条产业链的崛起不仅能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能,更能为产业链条上的市场主体营造更完备的成长生态。那么,如何才能在青岛打造出更多百亿、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去年10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召开,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会议的主题是研究“人工智能+互联网教育千亿级产业集群”项目实施方案,可项目的“牵头单位”不再是某个政府部门,而是青岛的一家民营企业——伟东集团。集团董事长王端瑞汇报完毕之后,有关部门、企业、专家围绕创意方案,结合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充分展开“头脑风暴”。

“以往大项目是政府主导,往往采用行政方式和行政思维去推动,而站在企业角度可以用市场化思维去突破。这个项目采用政府与企业联合推动的方式,既发挥了行政优势,也发挥了市场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受邀参会的中文在线董事长童之磊说出了这场会议的独到之处。

由最懂产业和市场的企业拿方案,政府部门组织论证、评价、提升、完善,提供服务。产业链建设逻辑的“反转”,从根源上是政府观念的变革,其背后是对企业家精神的尊崇,对市场化思维的秉持,也是对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践行。

不仅如此,青岛以多种途径开拓政府与企业沟通、合作的“通衢大道”。例如,每季度召开一次民营经济创意会,建立常态化“平台”负责人座谈交流机制,启动对青岛企业家最大规模的资本市场培训行动……政府与企业同频共振,同向聚合,鼓励、支持企业家担任青岛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操盘手。

这种“把企业家当自己人”的营商氛围极大地提振了企业投资青岛的信心。去年1至11月,青岛民间投资逆势上扬,增长率达到了20.5%,同比提高15.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截至去年11月,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3254个,同比增加743个,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9个百分点。在国内甚至全球企业中,青岛已经成为中国北方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投资兴业高地。

当好“场务”,在体制机制层面为市场“松绑”

青岛在全市发起高效青岛建设攻势、“双招双引”攻势、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势、壮大民营经济攻势等,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的政务服务,为企业营造如鱼在水、如沐阳光的成长环境。

搭建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审批论“天”计;上线全省首个、全国领先的企业开办及注销一体化平台,企业开办论“时”计;在全省率先推行“秒批”改革,89项业务办理时间论“秒”计……去年以来,青岛的政务服务按下“快进键”,并推出了双休日服务、“好差评”机制等服务新举措,树起“围着企业转”的服务理念,全方位提升企业办理政务事项的体验。

在政务服务全面提速的同时,青岛使矛头向内,直面影响营商环境的症结性问题,将“火力”对准了堵点、难点。

例如,青岛主动向33家驻青央企收集了需要解决的困难和对青岛相关工作的建议,已全部办结征集来的涉及资金补偿奖励、项目立项审批等方面的60个事项;出台《企业家政务服务满意指数调查方案》,在去年11月的首次调查中,将区市、功能区和市直部门的得分和排名逐一“晒出”;为破解支持企业发展财政政策固化、碎片化、低效化的问题,启动了支持企业发展政策的整合工作,旨在站在市场角度推出最优项目、提出最优政策……这种直面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举措已成为青岛服务企业的常态。

在打造“三化三型”营商环境方面,青岛既抓“面子”,也抓“里子”,以创新倒逼体制机制改革。

提出109个拟实施混改企业和项目清单,并通过境内外各种高端招商平台对外发布招商;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同类城市中率先编制完成超高清视频、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起草《加快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去行政化、去垄断化和去单一化改革,培育扶持行业协会商会做大做强……这些都是青岛各相关部门的市场配置促进处的“成绩单”。在党政机构改革中,青岛开创性地在与市场关联度高的17个部门设置了市场配置促进处,专门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政府效率,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在体制机制层面为市场“松绑”,大力推进机关工作流程再造,在青岛高新区、青岛蓝谷管理局、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4个国家级功能区创新实践“管委会+公司”模式,市场化、法治化改革不断深化。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青岛这个舞台,汇聚着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开放大势、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和持续集聚的强劲发展态势;这个舞台,也凝结着这座城市勇担国之重任,与企业携手开拓、奏响时代强音的担当与决心。

山海毓秀的黄海之滨,一座充满创新创业活力与激情的青春之城已经崛起。

更多请点击:青岛制造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