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青岛制造

青岛欧洲合作:新发力点呼之欲出

2019-11-04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进一步升级与欧洲合作自是题中之意。 

新时代,新课题。青岛是国内与欧洲渊源最深的城市之一,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青岛与欧洲的合作也必然要有新考量。青岛该如何加深与欧洲合作,助推自身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11月2日举行的2019中欧企业家峰会青岛论坛给出了一些思路。 

制造业站“C位” 

青岛如将制造业合作放在首位,可以说丝毫不为过。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夯实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是未来更好前行的重要基础。中国制造要转型升级,欧洲是最好的学习样板。 

以德国为例,它在制造业上可以说是全球学习的榜样,一个约8000万人口的国家就有2300多个世界知名的品牌,30%的出口产品不可替代。特别是德国中小企业,从它们中成长出的“隐形冠军”在全球几千个细分行业当中,占了一半以上。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表示,在这方面,中国应该向欧洲学习,加强合作。 

这是在谈中国,但其实也是在谈青岛。 

作为培育了知名的“五朵金花”的制造业名城,青岛一直以制造业为骄傲。但不得不承认,近两年来,青岛制造的步子慢了,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亟须再一次实现涅槃。 

不过,在与欧洲尤其是与德国的制造业合作上,青岛近年来已经奠定了较好基础。 

德国中国研究协会副主席,莱比锡大学教授墨轲表示,近十年来,德国与青岛的合作日益增多,除中德生态园之外,空客、大众、博世等制造业企业也开展了项目合作,而未来随着越来越多项目落户,青岛能在德国大企业的供应链、价值链中找到更多机会,助推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 

合作对青岛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今年4月,空中客车H135直升机青岛总装线项目正式投入生产,这是空中客车直升机在欧洲以外设立的第一条H135直升机总装线,成为青岛打造千亿级的通航产业链的重要支撑。 

通用航空产业链条庞大,经济拉动效果明显,不仅涉及航空器及机载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与维修,还包括通用机场及起降点建设、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通用航空运营、机组及专业人员培训、应用体系建设及协调运行机制、金融及保险支持等系列配套服务。目前,通航产业涉及的机载设备、发动机、航电设备等关键部件研发制造企业均有意向落地青岛。通过项目的集聚效应,青岛也有意在通航运营培训、低空旅游、航空运动、通航作业、公务飞行、飞行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快发展。 

当前,聚焦制造业转型发展,青岛正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抢抓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实现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跨代赶超和产业倍增。而欧洲在高端制造领域起步早、发展快,德国“工业4.0”、英国“工业2050”、法国“工业版图”等战略计划受到全球瞩目,必将成为青岛发展制造业的重点合作领域。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也在论坛上向欧洲制造发出了诚挚邀请,希望它们能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现代海洋等重点产业与青岛制造加强合作,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资本牵线搭桥 

论坛现场,10个中外合作项目签约,其中涉及若干个基金或资本合作项目。毫无疑问,在此轮强化与欧洲合作中,资本与金融合作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领域,正如论坛中透露出的观点:“要以中欧多层次金融模式为支撑”。 

当下,资本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善于应用资本的力量将如虎添翼。青岛与欧洲合作,也正探索以资本为支点,撬动更多资源。 

论坛上,青岛中欧企业创新合作发展基金正式与外界“见面”。这个一期规模20亿元人名币的跨境平行基金由青岛与中外企业家联合会共同探讨发起,青岛国信集团牵头,联合青岛市部分国有企业及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要为中欧企业、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注入资本活力。 

据了解,基金将关注境内外优质企业,实现“走出去、引进来”双向互动,重点瞄准山东省“十强产业”以及青岛“15个攻势”领域,聚焦现代智慧渔业、海洋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文旅、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针对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被投资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为产业升级配套提供全方位、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同时还将探索推动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内各产业园区合作,发挥基金链接资源的平台和桥梁作用,构建“基金+园区+产业”有效生态,更高质量推动青岛与欧洲合作发展。 

随着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加速,资本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产业上游的科技创新合作上。 

正如在论坛上,嘉宾鑫创科技总裁陈立洋谈到的,如今全球范围内的跨境协同创新已经成为驱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当前,我国很多创新都是商业模式层面的创新,基础领域创新还相对薄弱,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因此,需要让国内的科学家或技术团队融入全球创新圈。而要实现这一点,金融驱动就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例如,设立一些科技并购基金或孵化的基金也是一种方式,与跨境的科技服务机构深度绑定合作。目前,鑫创科技已与“欧洲硅谷”爱尔兰在医疗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合作。此次论坛上,鑫创科技也与青岛进行了签约,未来将通过多种形式将其在全球,包括欧洲的创新资源引入青岛。 

今年以来,青岛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促进资本与人才的互动,用资本的力量撬动人才集聚、推动科技创新。今年5月,举办2019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出台“青岛创投风投十条”政策,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首期120亿元的基金已经开始运营,大会以来已有超过250家创投风投机构在青岛完成工商注册落地。这些都将成为青岛与欧洲开展资本合作的重要基础。 

以国际化平台为支撑 

本次论坛开场,一座难求。看看这次会议的背景,对这样的场景就不会感到奇怪。 

这是中欧企业家峰会首次走进中国城市并选择长期落户青岛。更重要的是,这对青岛的意义不仅在于未来每年一次的思想交流和碰撞,还将是青岛进一步与欧洲合作的有利支撑平台。 

据会议主办方之一中外企业家联合会秘书长张薇介绍,除峰会论坛之外,中外企业家联合会也同时落户青岛。中外企业家联合会青岛中心将落户青岛海天中心,打造国际交往合作会客厅,以青岛为中心,为全球商业精英们搭建一个分享真知灼见、达成共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商务平台,促进具有重大商业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的中外合作项目落地。作为全球性非营利组织,中外企业家联合会于瑞士注册,由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和澳洲前总理霍华德发起成立,会员大多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 

论坛承办方之一的市南区委区政府,对这样一个平台与青岛未来的化学反应同样充满期待。 

论坛上,荷兰前教育、文化和科学部部长,中外企业家联合会顾问奈斯安也提出了新的想法和建议。她表示,荷兰有很多优秀的初创企业、独角兽企业,过去它们可能前往美国、德国等寻求雄厚的资本或较为广阔的市场。如今,中国既有资本,也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可以建立一种科技桥梁,让更多荷兰初创企业到中国发展,促进科技和产业合作。例如,可以依托中外企业家联合会青岛中心这样的平台,打造两国间的创新挑战赛,让赢得比赛的创业团队或独角兽企业获得资本和市场支持。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记者 孙欣 

更多请点击:青岛制造官网